第49章 口气真大(感谢终于有时间了书友)(2 / 2)

加入书签

卓凌风在这之前,全神贯注地凝气而行,任脉中的内息由丹田沿腹胸上行到“廉泉穴”想要上行一寸,也是极难。而督脉中的内息走到“风府”穴,也即遇阻滞。</p>

但这时他一摆成全真心法姿势,手掌中的内息与他胸口的内息互相一撞,一股内息从胸口“天突穴”当即冲破“廉泉”,又从口唇、鼻梁、额头而至顶门的百会穴。</p>

这股内息冲到百会穴中,只觉头脑一阵清凉,一股凉气从后脑一路向下,这是自任返督。</p>

督脉诸穴都在人体背面,内息一路下行自强间、脑户、风府、痖门、而至大椎。</p>

卓凌风闭目内视,就见内息一通入大椎穴,登时由陶道、身柱诸穴,一路沿着脊椎下行,走的都是背上督任各个要穴,循环流转一周而归丹田。</p>

如此一个大周天行将下来,一时间心旷神怡,身子轻飘飘的,好似饱饮了烈酒一般,竟感到全身血液、四肢百骸都仿佛沉浸在温水里,舒坦极了。</p>

他再次运行内息游走全身,就觉内息如江河奔流,竟丝毫不用力气自然而然的运行周身各处窍穴,极是顺畅,快速异常。</p>

卓凌风知道内息可以快速游走任意诸穴,意味着掌管阴阳之海的任督二脉算是彻底打通了,这就是内功大成的境界,心下甚喜。</p>

再次以全真大道歌心法运转内功,卓凌风就觉周身内息绵绵流转,全无阻滞,以前驱使不动的内息,这时竟然随心所欲,便如摆头举手一般地依意而行。</p>

突觉眼前一片光明,精神勃勃,全身舒畅。心想:“练成了四段易筋锻骨章,我这全真大道歌竟也功德圆满了,正应了那句‘精气充盈功行具,灵光照耀满神京。金锁关穿下鹊桥,重楼十二降宫室。”</p>

在这一瞬间,卓凌风便明白了武学中的最大疑惑。为何多数武人根本不提修为境界,因为这压根没有意义。</p>

练成了易筋锻骨章四段,与以“全真大道歌”中的法门打通了任督二脉,内力之深厚,孰强孰弱?</p>

他现在打通了任督二脉,算是《易筋锻骨章》之功,还是全真大道歌之功?</p>

没個定论!</p>

若无全真大道歌,他能否打通任督二脉,还是尚未可知。</p>

因为《易筋锻骨章》里可没有打通任督二脉的法门,这已经属于“九阴神功”范畴了。也就是《九阴真经》总纲!</p>

卓凌风虽不知九阴真经中的总纲内容,但他却知道核心点就是追求阴阳互济,可任何成体系的内功都是追求阴阳互济。</p>

无非是先从阴脉着手,还是阳脉着手罢了。</p>

全真大道歌就是先从阴脉着手,可任何内功的修行过程都是一阴脉、一阳脉,或是一阳脉、一阴脉二者相辅相成的修习,最终体内九阴脉九阳脉汇合,也就是任督二脉打通,内功大成!</p>

这也是《九阴真经》总纲,虽看似是九阴真经武学的总钥,但王重阳、黄药师,洪七公、欧阳锋却在不懂总纲的情况下,都能看懂九阴真经中的武功。</p>

他们所不懂者只是梵文音译的总纲神功。那也是不知文字意思,否则难不住他们这等武学登峰造极的高手。</p>

洪七公本是纯阳至刚的路数,但却是刚极生柔。</p>

黄药师阴柔内功,却柔极生刚,飘逸掌法,凌厉如刀斧。</p>

再说总纲翻译成中文后,南帝就将其参悟出来,转授了郭靖黄蓉。</p>

绝不是什么五绝不懂阴阳互济的武学至理,与黄裳这类人差了武学境界。</p>

其中所不同者,只是内功心法不同,运气调息法门也就不同,所打通的经脉,内力运行速度以及内息中所蕴含的威力,也就有了高下之分。</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