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怎么可能议和?(2 / 2)
朱常淦是认同杨嗣昌部分观点的,</p>
比如攘外必先安内。</p>
如果内部一直动乱,就不可能将大明的力量都凝聚成一个拳头,更别提秣兵历马,一举将后金击溃。</p>
朱常淦算了一下时间,这算是大明倒数第二次议和机会。</p>
最后一次,松锦之战后的那次议和,大明的精锐全军覆没,那时候的议和,已经没有任何意义。</p>
大明军队都成了软柿子,渴望用肉包子打狗,将它驱离?</p>
“王承恩,你去宣杨嗣昌觐见。”</p>
王承恩却是一下怔住了,他之前看过这个奏章的,皇帝也看过,当时崇祯犹豫了好久,终究还是放弃。</p>
“陛下……你真的准备议和?群臣那边?”</p>
文官们的嘴可不饶人,议和这个话题是大明政治生态的雷区,谁干越雷池半步,各种谈何、辱骂、唾弃的压力纷至沓来,没人担得住。</p>
皇帝也不行。</p>
还有一点王承恩没有说,那就是“崇祯”自己的面子。</p>
在明朝大明帝王眼中,天下唯我独尊。</p>
“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蕃,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p>
和亲、结盟、岁币,兄弟敌国之礼……这些国与国之间的常见关系被否定。</p>
那就只剩下一个,跪下来唱征服。</p>
明初大明洪武和永乐国势太强,周边一个能打的都没有,那自然跪下集体唱征服。</p>
可到了明末的时候,朝堂之上从皇帝到臣子还是这心态,那就是妥妥的有病了。</p>
当然,崇祯不是没想过议和。</p>
皇太极继位之后,就曾经发动过两次议和,第一次假借议和,“安抚”大明,结果腾出手来先打击朝鲜、毛文龙等部,消除了后路,一举将后方给巩固下来。</p>
第二次,宁锦之战,皇太极大败,对大明再次发起议和,结果离间崇祯和袁崇焕等武将。</p>
袁崇焕因“擅主和议”、通款与敌,被崇祯下狱处死。</p>
因“擅议和”而斩杀袁崇焕的崇祯,更是下令,若是谁再上疏议和,直接下狱处死。</p>
如今陛下你却再次提出议和,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p>
“让你去,你就去!”朱常淦摆手,不耐烦道。</p>
眼见皇帝不高兴,王承恩连忙交代小黄门去宣杨嗣昌。</p>
朱常淦将这封奏章给摘了出来,然后继续看其他的奏章。</p>
议和肯定是不可能议和的,</p>
而且后金那边也不可能议和。</p>
因为这时期的皇太极采取的是“伐大木”策略,也就是用各种方法往大明身上招呼,为的就是把大明整垮,为自己入主中原做准备。</p>
如今大明朝遍地烽烟,流民、反贼流窜数省,瘟疫四起,皇太极的心中别提多高兴。</p>
与大明议和?</p>
好让你们腾出手去剿农民军?怎么可能?</p>
他皇太极粘上毛比猴都精,不会办这种蠢事。</p>
朱常淦想做的目的只有一个:看能不能利用这次机会,为大明多争取一些时间。</p>
“时间,大明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啊!”朱常淦叹了一口气,“什么时辰了?”</p>
“皇爷,马上就是酉时了。”</p>
朱常淦,“拿上望远镜,陪朕登皇城,看热闹去。”</p>
……</p>
……</p>
东厂,</p>
王之心听着千户刘刚在自己耳边讲述着京城各处的奏报,将他打断,“刘刚,咱家最信任你了,陛下这次让勋贵和百官们捐钱,这事儿我咋总觉得不对劲儿呢?”</p>
“舅爷,哪儿不对劲?”</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