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皇爷又犯病了?(1 / 2)

加入书签

 下午,朱常淦没有出去,一直在宫里找一些之前的案卷。</p>

最主要的是找之前崇祯被贬的官员,其中有两份,被朱常淦给拎了出来。</p>

一份是孙承宗,一份是李邦华。</p>

“王承恩,带着朕的亲笔信,秘密宣这两位入京。”</p>

王承恩接过来这两个人的案卷,“陛下,李邦华您不是曾言永不录用吗?”</p>

“朕何时说过?”朱常淦冷冷的问道。</p>

李邦华乃整顿兵政的好手,京营曾在他的手中焕发生机,短短的时间就革除了吃空饷、冒领军饷等诸多弊端。</p>

可惜被在京营的既得利益者陷害,回乡养老了。</p>

他一走,京营再次烂成了狗尿苔,再次因循守旧,姑息养奸。</p>

军政,是朱常淦接下来绕不过的一道坎儿,同样的李邦华也是他绕不过的一个人。</p>

“……”王承恩顿时不敢吱声。</p>

朱常淦心里哼了一声,自己又不是崇祯,就算是崇祯说过又怎么样?</p>

朕是皇帝,在你一个内臣宦官面前,就不要脸了,你能怎样?</p>

“还活着,幸亏还活着。”</p>

朱常淦有些庆幸,今年是崇祯十年,而不是崇祯十一年,因为崇祯十一年,孙承宗率全家守高阳城抗御后金,城破自缢而死。</p>

而自己一定要将孙承宗给召回北京,一方面是孙承宗的能力,他打造的山海关防务和关宁锦防线。</p>

此后20余年,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未能打破这道壁垒森严、布防严密的军事防线。</p>

他督师山海关的时候,山海关关门宁静,狼烟不燃。</p>

看上去没有战功,但“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反过来讲,后金筹划几十年,却怎么也无法推进半步。</p>

不仅如此,他督师辽东仅仅四年,便修复了九座大城,四十五座堡垒,招练兵马十一万。</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