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做销售,就是要奖金刺激(1 / 2)

加入书签

 80年代的内地技术人才本就十分缺乏,首都的技术人才圈子也并不大,英豪公司这半年多来,通过部委抽调了很多技术人才去特区,是这个圈子里一件极受关注的大事。</p>

尤其是英豪公司研发的汉卡,被计算机总局分配给各科研单位和院所之后,几乎首都圈能够接触到计算机的人,都听说过这家合资公司。</p>

汉卡是计算机的配件,使用量有限,商业价值不大。但这个汉卡,对于国内研发人员提供的便利性,却不容忽视。</p>

可以说一个汉卡的配发,已经帮助英豪公司在技术人才中做了一个极有针对性的广告。虽然英豪公司虽然没有在国内开展业务,但已经在国内打响了名声。</p>

而这些被调到特区的研发人才,陆续传回的各种信息,在这个小圈子更是广为传播。</p>

那个时代,国内的物质条件实在是太缺乏,很多技术人才都因此,遇到了很多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p>

英豪公司对于技术人才,给出的待遇和科研条件之好,早就惹得很多人心里骚动了起来。如果,英豪公司需要再次公开招纳人才,肯定会有人想尽办法,主动来投。</p>

王缉志与王安时已经相识多年了,当年两人是一起下放劳动,共同经历过艰苦的岁月,两人私交相当不错。</p>

王缉志去了特区的英豪科技,并在带领一个科研团队,王安时也早就知道,也很替朋友高兴。</p>

只是当时通讯不便,王缉志南下特区后,两人并没有太多的联系。</p>

突然接到王缉志的电话,听说王缉志代表英豪公司要招揽自己,实话说,王安时当时就有些心动了。</p>

不过王安时并没有马上答应,向王缉志打听了很多英豪公司的情况后,王安时提出要南下特区,与英豪公司的老板当面交流。</p>

王安时毕业于沪海交大,比王缉志年纪略大,落实政策回到首都之后,在中科院负责设备采购,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和西方市场经济有直接接触的群体。</p>

此时的王安时已经46岁了,前半生的经历可谓颇为丰富。回到首都后,他能够负责中科院的设备采购,可不是王缉志这种单纯的学者,而是“人精”般的存在。</p>

王安时行政级别不低,又负责的是设备采购,在单位可以算是实权在握,虽然接触海外信息多了之后,内心早有躁动,但仍然习惯于谋定而后动。</p>

王安时是50年代的大学生,绝对也算是技术人才,只不过他搞的工作,不是科研,而是更偏向管理。与搞科研更多与设备打交道不同,搞管理更多的是与人打交道。</p>

英豪公司名声不小,待遇不错,王安时当然知道,这次邀请是不错的机会,但是否真的答应这次招揽,还是要先对英豪公司的老板进行深入的了解。</p>

很快,王安时就到了特区,英豪公司要招揽这个人才,在接待工作上做的很细致,从接站、安排住宿、伙食都有人在专门陪同。</p>

不过这种程度的接待,王安时见到的并不少,还不足以打动他,关键还是要看看英豪公司的老板是什么样的人,双方是否能够相处愉快。</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