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桥头堡(1 / 2)
刚出水的那一刻突击队是最脆弱的,原因是所有成员的装备都用防水袋包着,冲锋枪、弹药、手榴弹等等,这时候如果遭到德军攻击,二十七人全军覆没也就是几分钟的事。
不过舒尔卡当然也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对此也有安排:
首先是对地形的熟悉。
布列斯特是苏军地盘,有部份士兵甚至从小就生活在这里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地形都了如指掌。
这可以说是优点也可以说是缺点。
说它是优点,是因为这个优势给了苏军很大的帮助,比如加夫里洛夫少校就让人凭着印像画了一个草图,包括河岸的走向及小路。
另外,突击队中的小偷就对南岛也就是沃伦要塞十分熟悉。
对此老兵马特维问过小偷。
“福瓦利科夫!”老兵语气中带着些不友善:“我记得你是去年才加入我们部队的吧,而且一直呆在科布林要塞,为什么会对沃伦要塞的地形那么熟悉?”
“哦……”小偷支支唔唔的回答:“我,我经常去沃伦要塞买东西,你们知道的,那里有个市场……”
“哦,‘买’?”老兵轻蔑的笑了笑:“不给钱的买,是吗?”
战士们都笑了起来,他们知道老兵这话是什么意思。
小偷尴尬的笑了笑一副无所谓的表情,他知道在这时候没人会因为这个找他麻烦的。
说熟悉地形是缺点,则是因为在战时居然还要依靠地形熟悉的战士回忆……此时苏军的战略思想,是普遍(www.biquwu.cn)认为“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这一点与法国的“绝对防御”恰好相反。
在这个指导思想下,苏军对自己驻守的地方没有精确的地图可以参考,因为他们认为一旦开战,就是朝敌人发起进攻然后在敌人的阵地上作战,所以不需要了解自己的阵地。(注:此时苏军高层对苏军还有盲目的自信,尽管苏军在冬季战争中的表现可以说十分糟糕。)
于是,所有能找得到的地图都是十几年前甚至更久的,许多地方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吸引德军的注意力。
在突击队上岸前,河对岸又一次出现一队“取水”的苏军。
从吸引注意力的角度来说,苏军更应该发起佯攻。
福明政委就提出类似的观点。
“我们可以在这时就发起进攻!”福明政委建议道:“把敌人的注意力集中到我们的进攻上来,突击队就可以安全的上岸发起突袭,然后里应外合拿下霍尔姆桥。”
“不,政委同志!”舒尔卡否定道:“如果我们的目标仅仅只是霍尔姆桥的话,那这么做或许可行。但我们除了霍尔姆桥外还要接着夺取连接桥。这么做会让德国人第一时间就发现我们的战略目标并及时调整,到时要夺取连接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福明政委想了想就点头表示同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