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人肥(2 / 2)

加入书签

也不尽然!天下有好人,就有坏人,有好和尚也有坏和尚!老爷子说道,百姓信的是佛,佛讲的是慈悲,不能以偏概全!以前兵荒马乱闹灾的时候,许多寺庙都开赈济粥厂,活民无数!说着,叹息一声,有时候,这些和尚也干不少好事!

说到此处,老爷子又扭头看着朱允熥,好端端的说这个干啥?你想收拾和尚?

不是孙儿要收拾他们!朱允熥笑道,今上午孙儿看了六安县呈上来的折子,今年开春雨大,六安那边淹了不少民田。那年有些庙,趁着百姓闹灾,放印子钱。

不单是六安,去年户部开始统计田亩,可统计的都是百姓,寺庙的田地不好统计。这些年国朝稳定,但寺庙隐藏人口,侵占田地的事屡有发生。而且........朱允熥沉吟下,看看老爷子,而且,您给僧人的免税,也实在是太多了些!m.

老爷子虽然当过和尚,可是对这些人也没什么好感。但是国朝初年,江山未定的时候,为了安稳地方拉拢江南各方势力,老爷子采取了宽仁的态度。

佛是好的,庙就未必。南方江南之地的寺庙,比北方的庙宇更加富丽堂皇的同时,庙产也更多。早在前元的时候,这些庙宇就不交税,甚至是当地的大地主。

国朝初年,为了方便管理,还给一些地方僧人授予了僧官。那姚广孝就是僧官,不然也凑不到朱棣的跟前。

有了官身,再加上可以免税。所以江浙一带,很多寺庙拥有大量的肥沃土地,大量的庙产金银。并且,因为可以免税,许多信徒和百姓,就把土地交给寺庙,自己心甘情愿的当了佃户。

百姓一年到头,汗珠子掉地上摔成八瓣的忙活,收了点粮食还要交皇粮,服徭役。那些和尚什么都不干,坐享其成,也太不公平了!朱允熥继续说道,免税是皇爷爷给读书人的恩典,僧人于国于民.........何必免税?

见老爷子站在地里沉思,半晌没说话,朱允熥又道,孙儿也不是要干什么灭佛的事,是要控制。取消僧官,官乃是国家取士的国器,不能授予。另外按照寺庙大小,僧人多寡裁定庙产,让他们自给自足。加上百姓给的香火,足够他们活的好好的了!

孙儿这么做,也是想防止土地兼并。清查寺庙的田产和人口,隐藏的人口给与民籍,多的土地让地方官府交给百姓耕种。于国于民,这都是好事。

这事,是要得罪人的!老爷子开口说道。

您教导孙儿,当皇帝是要给天下人做主,给人做主就要得罪人!朱允熥笑道,只要是对国家有利,得罪人又怕什么!

这么做,得罪的是一批人,一批既得利益者。

恐怕,你有这个念头,不单是六安的奏折吧?老爷子笑着问道。

皇爷爷慧眼如炬!朱允熥笑道。

这不是拍马屁,老爷子的政治智慧确实远超常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其中的关节。

取消僧人官职和免税,清查庙宇的田产和人口。这背后的推手除了朱允熥之外,还有那些儒家正统的读书文臣。

佛是好事,劝人向善。但历朝历代,借佛名为祸人间的僧人,数不胜数。大明现在看似繁花似锦,可是天下的土地就那么多。藩王占据了许多,世家大族占据了许多,分到百姓头上能有多少?

而且,从私心的角度上来说,免税是读书人的特权,凭什么僧人也能有。哪些僧人,还能被授予僧官?岂有此理。

对于这种争端,朱允熥乐见其成,他要借着读书人的手,取消僧人的特权,控制寺庙的田产。反过来,在打压了这个阶级之后,未来他才有理由,取消读书人的免税特权。

老爷子背着手,从地里走到岸边,还有谁上折子了?

吏部尚书凌汉,户部侍郎赵勉,翰林学士方孝孺,黄子澄,国子监祭酒詹同,督察院左都御史张构,杭州知府张善,江西布政司使,浙江布政司使........

朱允熥嘴里念出长长的一串官员名单,基本上都是他这一系的官员。现在他的力量发声时,已经差不多能够左右半个朝堂了。

你怎么想的?老爷子坐下,拍着腿上的灰尘说道,这事,不好弄。

孙儿想,谁上折子挑头了,就让谁去干!朱允熥笑道,让他们拿出详细的章程来,然后推他们上前台办理!

呵呵!老爷子笑起来,小子,够坏的!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朱允熥赵宁儿整本免费更新,第171章 人肥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