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火器应该怎样应运(下)(1 / 2)

加入书签

 显然不行!

若是将鸳鸯阵运用在平原上,这种小兵团部队会迅速被骑兵冲散。-

戚继光成名于抗倭,后期也曾前往北部边疆。那时戚继光对付游牧民族思路是使用车、骑协同战阵:若敌骑进攻,车列方营,鸟铳、火箭、佛郎机轮番施放。如敌不退,火箭车大将军车上的火器齐。这众多威力较强的火器轮番施放,可以终日不停。这种情况下,敌马惊乱,鲜有不败退的。如敌逼近,附车的步兵分队则出车列成鸳鸯阵,藤牌手在前,次钯手、次长枪手、次鸟铳手与敌人厮杀。然后有秩序地退回车内。如敌败退,则出骑兵进行追击。

同一时代有些官员认为这种战法有很大的缺点。使用车、骑协同战阵,一旦敌骑从平原阔野袭来,用来自守或许可以,但用来攻敌却不足。抛开战车不利于进攻不谈,使用战车更大的问题在于:若一车被突破,则整个战阵都会迅速崩溃。更糟的是,边防之地不是山涧就是砂石,在这种路况下必须在人力的帮助下才能前行。若是仓卒之间被攻击,想要布成车阵岂是容易的事?也就是说,若是在不宜迅速布防的地域遭受突袭,战车一点用都没有。单纯从防御骑兵突袭考虑,还不如使用“拒马、鹿角、攒竹、长牌”等物。

不过朱棣却认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脑袋进了水。

先,所谓“用来自守或许可以,但用来攻敌却不足”,只是因为当时戚继光麾下没有足够的骑兵。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骑兵,无论采用什么战法都会“攻敌却不足”,这并非车骑阵本身的缺点。

其次,所谓“若一车被突破,则整个战阵都会迅速崩溃”更是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任何战阵若被突破,则整个战阵都会迅速崩溃。

再次,所谓“仓卒之间被攻击,想要布成车阵岂是容易的事”同样是废话。通过山涧、河流等特殊地段时如果突然遭受攻击,车营阵固然无法迅速布成阵势,但其他兵种组成的部队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难道就很容易迅速布成阵势吗?退一步说,即便普通步兵布阵的速度比车阵要快一些,那也是不同兵种的特性所造成的。现代化的坦克师想要完全展开,需要的空间和时间远比普通的步兵师要多得多。而且,在一些特殊地形上,比如说山区、沼泽,坦克师的作用同样不如步兵师。但难道能够因此说坦克师不如步兵师吗?

所以,朱棣最终还是决定采用戚继光的思路,使用车、骑协同战阵来对付敌对的游牧民族。

若是与游牧民族进行野战,因为战场一般而言是在草原上,因此理论上有足够的预警时间。当探马现敌情后,自然立即布置车阵,每两辆之间设拒马枪一架,填塞间隙,车架上下用棉絮布帐围之,并在车阵之前布置拒马、鹿角等物。

待敌人起冲锋时,先是射程最远的火箭炮射,然后是射程为200米的火枪开火,接下来弓箭手、迫击炮、手榴弹次第威,进入肉搏阶段后,以前是怎么作战现在就还是怎么作战——在经历了火箭炮、子弹、手榴弹、弓箭的打击之后仍然能够击溃大明军队的骑兵,并不是说没有,但至少这个时代的蒙古骑兵还不够班。

在这一瞬间,朱棣还做出了另外两个决定。

先,他打算逐渐用火枪兵取代长枪兵,而不是取代弓箭手。道理很简单,既然火枪的“理论杀伤力指数”暂时无法超越弓箭,那又何必用“削弱军队战斗力”的代价去拔苗助长呢?

其次,朱棣不打算组建专门的掷弹兵,而是准备将手榴弹分配给每个参加战斗的士兵。欧洲之所以会成立专门的掷弹兵种,那是因为当时的铁壳手榴弹太重,非身强体壮不能运用自如。可朱棣明的手榴弹即便装上陶制弹套后重量也有限,普通士兵就能够投掷到足够的距离。

思考完毕,朱棣便将决定告诉朱高炽,顺便又强调了一下军队中配置一定数量火枪兵的必要性:“若论射速度,弓箭自然大于床弩,但是因此而取消床弩却是一件极为愚蠢的事。同样的道理,火枪射速度虽然远逊于弓箭,但它射程远,容易操作,不费人力,因此必须在军队中保持一定的数量。”

顿了顿,想到今天太子的表现很不错,朱棣便顺口表扬了他一番。得到父亲的表扬,朱高炽高兴得眉毛、鼻子、眼睛全都挤成了一团。

“父皇,儿臣还有一个疑问——这些明在献宝大会上公布于众,如果被敌对势力得知了怎么办?”

朱棣不禁失笑。“之前朕没让你参与政事,你这身子骨也不方便出宫微服私访,所以你不知道也不为过。朕之前已经规定过了:凡是与军事相关的,都不允许在献宝大会上公开出现,而是由一个秘密的军事评审会进行秘密评审。所以,那些军事秘密是不会在献宝大会上泄秘的。至于说民用技术,除非将先进的技术保密不让民众知晓,否则便无法彻底阻止技术的扩散。既然不能因噎废食,那自然只好捏着鼻子认了——顶多也只能加强一下技术方面的保密工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