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年一熟(1 / 2)

加入书签

 调味品铺子开起来了,时间一晃也到了公历1630年的四月下旬。

不知不觉,现代的时间八点半了,黄复华穿好防刺服,带好15公斤物品,这样加上自己体重和衣帽的重量,已经很接近80公斤的质量限制了。

黄复华回到了明朝的卧室里。打开房门,走到书房,叫三婶把早饭上了。

吃着用绝对的绿色大米慢慢熬出来的白米粥,就着可口的小菜,门外还有家丁伺候着,黄复华觉得做时空旅行一族的日子真是舒服。

今天是谷雨,看到桌子边老黄历的提示,黄复华觉得该是规划自己那十亩水田的时候了。虽然通过黄一卓这个里长请了一个干农活的雇工,约好一年三两银子的工钱。可黄复华还没跟这个雇工详细谈过,纯粹放任自流。

除了在兴修水利的时候清楚了自家的十亩耕地是水田,在村子东南边上,其他的情况黄复华还是所知有限。

黄复华就派排行老二的家仆吴二林去把雇工黄得福招来问话。

“公子,黄得福我找来了。”

“好,叫他进来吧。”

个子近一米八,壮实的黄得福一个大步跨过高高的门槛,走了进来。

“公子,找我有什么事?”

“我了解一下那几亩地的情况。这一亩地,一年能有多少粮食啊?”

“公子你放心,我是村子里数得上的种田好手。只要老天爷过得去,一亩地怎么也能收这么三担谷子”,黄得福指着门口的粮筐,自豪地说道。

噗,黄复华口中的茶水都喷了出来,“多少?!”

以为自己说的数量让高得黄复华不相信,黄得福于是得意地加了一句:“三担谷子,年成好的话,三担半也有可能。”

黄复华确实是吃惊不小,不过不是觉得多了,而是觉得产量实在太低了。那一担谷子大约有现代的100斤重,三担不过是300斤。

黄复华知道,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时候喊出亩产上万斤,那绝对是个瞎话,笑话。可是现代在江浙一带,一季水稻亩产一千斤还是容易做到的。原以为明代没有杂交水稻,也没有化肥,就打个对折,再加点保险系数,单季收个四百斤粮食应该会有的。还有,崇明这样的长江流域地区应该能做到一年两熟,一年不就有七八百斤了。

按下心中的疑惑,黄复华仔细地询问起这庄稼事儿。

原来,这里历来一年只种一季水稻,每年的公历6月初播种,10月中旬收割。限于土地的肥力,一年土地冬闲,隔一年就种点油菜什么的。这好歹算是两年三熟,但论粮食就只有一年一熟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