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买官记(1 / 2)
崇祯三年盛夏八月的某一天下午,知了都热得躲在树荫里,只是偶尔有气无力地叫两声。
崇明城内,正七品知县陆建云的府内,陆老爷正躺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崇明毕竟是个岛,事情并不多。当然,油水也并不多。陆老爷是正经的科举出身,但也是花了不少银子,才谋到在江南这平静之地的一县之主的位置。
晚明时期,不用参加科举,用银子也能买到官做。《明史》《食货志》记载,明朝卖官称为“捐纳”,并制订了所谓的“捐纳事例”。“自宪宗(成化)始,生员纳米百石以上,入国子监。军民纳二百五十石,为正九品散官,加五十石,增二级,至正七品止”。由于捐纳之风盛行,已使官场酷似市场。明人周顺昌说:“方今仕途如市,人仕者如往市中贸易,计美恶,计大小,计贫富,计迟速。”
清内秘书院副理事官张文衡曾经向皇太极奏报说:“彼文武大小官员,俱是钱买的。文的无谋,武的无勇。管军马者,克军钱;造器械者,减官钱。军士日不聊生,器械不堪实用,兵何心用命?每出征时,反趁勤王,一味抢掠。俗语常云:“鞑子、流贼是梳子,自家兵马胜如篦子。”兵马如此,虽多何益!况太监专权,好财喜谀,赏罚失人心。在事的好官,也作不的事;未任事的好人,又不肯出头。上下里外,通同扯谎,事事俱坏极了。”
“老爷,老爷?”陆老爷的耳边传来管家的轻声叫唤。
“什么事,陆大?”
“府外有个本县治内的年青人求见。这是礼单。”
“噢,拿来一看。”
陆老爷打开礼单,只见上面只有一行字:西洋琉璃紫珠一对。
“请他进来,吩咐下面的准备上好茶。”
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史记》中的一段话,与琉璃的起源有关。范蠡,陶朱公就是民间传说的财神,传说中最早的财神聚宝盆,也是用琉璃做的,所以琉璃被认为是聚财聚福的财神信物。
紫色,可是极贵的色彩。面对重礼,难怪陆老爷对来人这么客气了。
客人不一会就进得前来,是一个略显单薄,十五六岁的小伙子。
“小子黄大山,拜见大人。”年青后生一躬到底。
“在家里,就不必客气了。请坐。看茶!”
等黄大山谢过陆老爷,在边上坐下,品过一口茶后,陆老爷问道:“不知本官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呢?”
“正是要麻烦大人。我家主人黄复华在本县开了间铺子,手头也余下一些银子,愿意捐献给朝廷。”
“好,不知你家主人愿意捐纳多少?有什么要求?”朝廷缺钱得紧,陆老爷手头里正好有上面摊派下来的卖官收银的任务。
“想要个从七品的文官。因为需要照顾自家的小本生意,还请安排个不用离家的闲职。”
“此事容易,还请在城里逗留十日。把你家主人的资料和捐纳的银两留给我的管家,十日后再来此处拿官凭即可。”
“多谢大人。那小子就告退了。”
黄大山出了陆府,笑着跟送出大门的陆管家告别,会合等在门外的吴大林,一起回转客栈。走出几步后,黄大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没想到事情办得这么顺利,真让他感觉是做梦一般。
短短的三个月,自己的命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