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小型船队(2 / 2)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在黄大人偷偷塞了一颗玻璃彩珠给雷海以后,一个“租借”协议诞生了。
张四正千户委任黄大人的家仆吴二林为水军百户,并划拨给二十户能使船的军户,半旧的仿制乌艚战船一艘。吴二林当即向张千户支付活动经费一百两,以后一应军费自筹,并每年上交张千户八十两。另外,如果万一遇到上头派员点兵等每年最多不超过两次的紧急事件,吴二林在接到通知的两日内,应带领一百余人,十艘以上的大小船只,赶到崇明水军千户治所。
乌艚也叫乌船,本来是广东东莞特有的一种船,船身和船尾都涂成黑色,用铁梨木打造,根据《明经世文编》的记载,“其板厚七寸,其长十丈,其横阔三丈有奇,其硬如铁,触之无不碎,冲之无不破,远可支六七十年,近亦可耐五十年”。
这艘半旧的仿制乌艚战船,形状跟乌船几乎一样,改用江南常见的一种硬木作为材料,保养得也不错,估计还能使用个十来年。虽然没有真正的乌船那么特别坚固,可以抵挡佛朗机炮射出的炮弹,但也是近战冲撞的利器,全新的这样一艘船价值近三百两白银,而三百多两银子可以造两艘同吨位的沙船了。
这样,到了十一月份,黄复华终于有了自己的一支小船队。一艘乌艚战船,两艘四百料的沙船,一艘载重量十多吨的小货船,两艘小渔船。三艘大船都是黄复华自己的,另外三艘船属于黄家寨村的三家渔民,但已经形成了长期雇佣的关系。
出卖军舰,出卖军官职位,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其实在明末乱世是最正常不过的了。成书时间约在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的《金瓶梅》就写到,西门庆夤缘钻营,巴结权贵,不择手段地巧取豪夺,聚敛财富,之后结交了一个大官,大官在收了贿赂后很随意地就给了西门庆一个千户的官凭。还有文献说到,乌艚威力巨大,倭寇偷偷地向沿海的刁民(估计实际上是军商勾结)重金收买乌艚。
黄复华在村子西北的四滧大河边上,建起了一个码头。在码头附近,主要利用荒地,并买了相连的一些林地,用土砖块和水泥围起了一个占地约一亩的大院子。在这个院子里面,又用大量竹筋混凝土建起了一排结构简单,各单元长宽跨度为五米和三米的小平房,作为黄氏船队新成员们的住所。院子里有这么占地15平米的小单元30个,加上其他必要的辅助房间,正好能安排二十户军户和两艘沙船的雇工。
两艘400料大沙船的操作者们,都是见识广泛,经验丰富的老手。另外,沿海并不太平,两艘沙船本就是武装沙船,虽然未经专门的训练,这些船员们也有近身对战的勇气,武力和经历。
至于那些军户们,虽然大多数的年纪不是偏大,就是偏小,但以老带小,以老传新,再加以遴选和训练,组成由1名船长,9人的水手分队和11人的作战分队这么一个整队,操作这艘战船,还是不成问题的。
战船船长负总责,发给单筒望远镜一个。水手分队以二副为首,其余八人分工合作操作战船。作战分队与黄家卫队一样编制,设队长一人,队员十名。
由于已经是一支船队了,黄复华又设计了一套简单的旗语,方便各船联络和组队。
在明末这个时候,全世界最主流的海上作战方式,还是火攻,接舷跳帮作战。尽管火炮在海战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一艘木制帆船就安装了几十门大小火炮的也不在少数。但由于此时的炮弹多为实心弹,威力不够强,在海上瞄准打击移动靶很困难,加上前装滑膛炮的射速缓慢到几分钟,火炮射击对船速的影响,黑火药发射后烟雾迷漫阻碍视线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火炮的威慑力远大于实际战果。传统的作战方式仍然是最为有效的。
黄复华对这三艘主力船只从攻防两方面进行了改进。首先是加强防御,黄复华从现代买回了石棉带,在三艘船的重要位置进行铺设,同时准备了不少沙袋,训练船员们用黄沙覆盖来进行灭火,以及怎么通过打滚和拍打等方法来消除人身上可能沾上的火头。进攻方面,每船配备一个大塑料桶汽油和足量的陶罐,红糖等物,足够制作出近五十枚的汽油燃烧弹。再加上作战队伍配备手枪和火枪,还有手榴弹,战力绝对一流。
为了有银子买船,黄复华不得不再次出售了四十颗玻璃彩珠,换回白银八百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