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暖冬(2 / 2)
“这李媒婆接下来态度就很好了,连说我的婚事包在她身上。到吃过晚饭,我娘又用火柴生起了煤饼炉,烟气顺着那让她不解的管子跑到了屋外。这屋子里暖烘烘的,可舒服了。
第二天,临走时,这李媒婆都恨不得自家有个闺女嫁过来,一个劲地对我娘说:‘大侄子什么都挺好。年纪大,老成,还懂得疼人。就这脸上差了点,但男人么,又不去唱戏,胳膊腿和眼睛,耳朵没毛病就成!’”
大家伙听了乐得不行,就有好事的老娘们开始拿些荤话撩拨张麻子,把个没开过荤的老小伙子整得满脸通红。
远处学堂的下课铃声摇响了,一堆孩子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解救了张麻子。
张麻子看到这些孩童,叹息道:“如果我晚生些年头,跟他们一般,就不会得这满脸的麻子了!”
就在三个多月前,黄复华已经开始推行安全的牛痘接种法,把反应轻微的牛痘接种到健康人身上去预防天花。
1796年5月17日,牛痘接种法的创始人爱德华?琴纳等来了挤牛奶的姑娘尼姆斯,几天前她从奶牛身上感染了牛痘,手上长起了一个小脓疱。琴纳用一把小刀,在八岁的男孩菲普士左臂的皮肤上轻轻地划了一条小痕,然后从挤牛奶姑娘手上的痘痂里取出一点点淡黄色的脓浆,并把它接种到菲普士划破皮肤的地方。两天以后,男孩便感到有些不舒服,但很快地就好了,菲普士又可以活泼地与其他孩子们一起玩耍了。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无药可治,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每4名天花病人当中便有一人死亡,而剩余的3人却要留下丑陋的痘痕。
天花,是有人类历史以来就存在的可怕疾病。公元前1000多年前保存下来的埃及木乃伊的身上就有类似天花的痘痕。
在现代,我们已经消灭了天花。大家提到它,首先想到的就是西医的免疫学和牛痘接种,多数并不知道我国首先发明的人痘接种术(特异性人工免疫法)。对此,十八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讯》中写道:“我听说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种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西方对于天花一直束手无策。曾经不可一世的古罗马帝国相传就是因为天花的肆虐,无法加以遏制,以致国威日衰。18世纪欧洲蔓延天花,死亡人数曾高达1亿5千万人以上。
早在晋代时,我国著名的药学家和道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就对天花有了记载:“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剧者多死”。同时他对“天花”的起源进行了追溯,指出此病起自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即公元25年左右。这是世界上关于“天花”病最早的记载。
清代医学家朱纯嘏在《痘疹定论》中记载,宋真宗(公元998—1022年)或仁宗(公元1023—1063年)时期,四川峨眉山有一医者能种痘,被人誉为神医,后来被聘到开封府,为宰相王旦之子王素种痘获得成功,王素活到了六十七岁。
到了明代,随着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加深和治疗痘疹经验的丰富,我国便正式发明了人痘接种术。
自十六世纪以来,我国已逐步推广人痘接种术,而且世代相传,师承相授。清初医家张璐在《医通》中综述了痘浆、旱苗、痘衣等多种预防接种方法。其具体方法是:用棉花醮取痘疮浆液塞入接种儿童鼻孔中,或将痘痂研细,用银管吹入儿鼻内;或将患痘儿的内衣脱下,着于健康儿身上,使之感染。总之,通过如上方法使人体产生抗体来预防天花。公元1682年时,康熙皇帝曾下令各地种痘,可见当时种痘术已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俞正燮《癸巳存稿》载:“康熙时,(公元1688年)俄罗斯遣人至中国学痘医”。后来,种痘法经由俄国传到土耳其和北欧。到了十八世纪中叶,我国所发明的人痘接种术已传遍欧亚各国。英国人爱德华?琴纳正是受到我国人痘接种法的启示,才试种牛痘成功,逐渐取代了人痘接种法。
施仁,年过五十,是这崇明岛最有名望的医师。本来,他只是一时一地的名医,没有在历史下留下大名。然而,遇到了黄复华,施仁不敢说一定成为杏林名宿大家,但名传后世是确定无疑了。
黄复华把这牛痘接种法传授给了施仁,还答应以施仁命名,再传晓天下后世。再加上黄复华告知了其它一些医学秘方,如少林寺藏经阁秘本记载的行军散药方:
明嘉靖年间,倭寇侵略东南沿海一带,月空奉召南征,因气候炎热僧兵不服水土,突然有十余僧卒倒下,不省人事。月空当即取出“行军散”灌之,患僧即醒,又用乌梅沏茶饮之,片刻精神焕发,开赴战场剿敌。方用:薄荷脑一分,柿霜三分,枳壳一两,安息香一两,陈皮五分,制半夏牛黄广木香各三分共为细末,贮瓶,每服一分。
黄复华又答应从施仁家的药房大宗采购这些药品。如此名利双诱,自然就吸引到了崇明的名医施仁担任了医院的院长,并亲自教导那些学医的黄家学徒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