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新老“八股”(1 / 2)

加入书签

 话说这公元1633年,崇祯六年,是农历的癸酉年,这是一个考试年,到了秋天各地读书人都要参加各省的乡试,获中举人的明年还可以到京城赶考。

这大明朝科举考试用的文体,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股文”,也称“制艺”、“时文”、“八比文”。八股文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其体源于宋元的经义,而成于明朝成化年间。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开始先揭示题旨,为“破题”。接着承上文而加以阐发,叫“承题”。然后开始议论,称“起讲”。再后为“入手”,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因此称为八股文。一篇八股文的字数,大约是600-700字。

所以,到这大考年的夏秋季节,中华大地上,原本不论大江南北,只要不是碰到战乱灾荒,人都活不下去的情况,各地的秀才们都是拿出了“头悬梁,股刺锥”的精神头,一个个向着四书五经发起了最后的冲刺。这老话说得好,“临阵磨枪,不亮也光”。这各省省府也会办好些个应试学习班,揣摩主考官的出题,以及批卷老师的喜好,跟现代的各种考试学习班没有什么两样。

然而,今年在江南各地,特别是崇明附近的各府各县,却有许多读书人扔了“老八股”,为着“新八股”而上起了学习班,那股子疯魔劲,丝毫不亚于那些准备应试的秀才。这是因为,“新八股”里头可真的是有着“黄金屋”。

六月上旬的一天,老黄历上说,这是一个黄道吉日,宜“开市交易”。这一日上午,在崇明外城的一个新广场上,挤满了人,端个是热闹非常。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这崇明原来的那个老城早就容不下从各处挤进来的人群,只好是在老城外头重新圈了一个原先老城十倍大的地方作为新城。

新城的城墙很矮,因为若不是考虑老百姓们的感受,依着黄复华的意思,到这近世的火器时代,那是根本不用再砌城墙了。

不过,新造的城墙虽然矮,那沿海的防波堤坝可是造得老高。黄复华不知道现代的什么百年一遇或是千年一遇该是怎么个标准,他就让人遍访了许多岛上的老人,然后按他们说的再往高里造了一尺多。

上午的九点二十八分,也就是所谓的八时八十八分,这广场边的一个大建筑物前,伴随着震天的锣鼓声和鞭炮声,一块红绸从正对门口的一个大雕塑上拉开了,露出了一头闪闪发光,昂首向天,完全一副向上冲姿势的金牛。这座“金牛”有三米多高,宽近五米,足有三吨多重。“金牛”由黄铜铸成,表面镀了三十公斤的黄金。

新建筑物也拉开了大门,人们一个劲地向着门里挤去。若不是有着上百人的精壮军士在维护秩序,这儿恐怕就要发生相互践踏的惨事了。

一个巨大的厅堂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大厅中央齐刷刷地站着三排身穿红马甲的年轻伙计。对面的墙上挂着一长溜黑板。黑板上依次写着的,正是扰动了许多人心的“新八股”:中华火柴,锦江商旅,如家连锁,华佗医疗,永久股份,精工钟表,中粮股份,玉溪烟草。

九点半钟,随着一声清脆的锣响,这世界上的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正式开张了。

顿时,各种嘈杂的响声不绝于耳,黑板上各种股票的价格不断被刷新,当然,这价格都是一个劲地向上窜。

“六钱五,玉溪烟草,我要五千股!”

“三钱二,中华火柴,我要两万股!”

“三钱八,中华火柴,我出五千股!”

此起彼伏的叫喊声响彻了整个大厅。许多已经上过培训班的富人们或是他们的伙计都老成地喊着价,进行着一笔又一笔的股票交易。

一个跟着挤进来看热闹的老哥看着十分好奇,又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回事,于是就拉住了边上一个挂了一条“讲说员”绶带的小伙子,询问了起来。

如今,崇明岛上通过夜校等全民普及教育,民众的识字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简单的汉字大家还是认识的。

“这位公民,你好。你知道凑份子合股做生意,按照出钱的多少分红吧?”

“这个知道啊。我家邻居,张远一家就是他们张氏家族合伙的生意,请了掌柜和伙计打理生意,每年从这生意上能分到些银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