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世民心事(1 / 2)

加入书签

 漫长的一夜终于过去了,东方泛起了鱼肚色。渡口的船筏载着最后一批妇孺离岸了。大火还在熊熊燃烧。岸边的老者、弱者只得自己逃命了。他们抓块木板,扎紧一张牛皮、羊皮,吹足了气,便抱着往河中跳。这些人中间,十有没多久便在湍急的河水中淹没了。那些力衰体弱的老人、妇人只是自杀般地一个个扑进那吞噬生灵的大河中。他们觉得死在那条大河中,总比遭突厥人追杀,砍去脑袋,暴尸荒野强。河中漂满了人、畜的尸体,眼前真是一幅人间地狱的悲惨画面。

渡口除了一片烈火浓烟,一股各种皮毛杂物的焦臭味外,变得冷清了。只留下任瑰与百余名骑士尚未撤离。这时天色已大亮,不远处突厥人阵地的号角声又响起来了,看来他们马又要进攻了。

任瑰用凝重的目光望了望身边的战士,他们也一样严峻地望着他。他知道,这些生死相依的士卒们把一切都托付给他了。他们尽到了自己的一份责任,最后的安排要等他来决定。但此刻他已没有别的选择,剩下的一条路只有弃马泅渡。他只有以自己与他们同生死的行动显示着权威与无畏,给那些疲惫不堪、身带伤痛的战士以勇气。

他手握马鞭转过身来刚要下命令弃马泅渡,晨雾弥漫的河面隐隐出现了两条急速划来的大木船。仔细一看,自己麾下的军司马张君枚等人站立在船头,他们大声喊叫着,招呼着岸的任瑰。

原来张君枚带着百姓渡河以后,放下百姓便立刻率了两条大木船赶回来接应任瑰等人。

任瑰立刻让骑士们纷纷船,有的战马挤不船,骑士们船前便狠心地将心爱的坐骑刺杀了。战争,一切都是那么残忍,它按照自己的法则安排一切。

渡口已空无一人,任瑰意味深长地望了一眼这片血迹斑斑的焦土,长叹一声,登了船头。

这两艘木船刚离岸,一队突厥骑兵便从晨雾中冲了出来,几百匹战马赶到了渡口。

当首的突厥百骑长见任瑰等人乘船逃去,便命令部下赶快放箭追杀。他刚探弓搭箭,任瑰在船尾早就“嗖、嗖、嗖”地射出了三支飞羽。箭如流星,一支穿透了那个将领的咽喉,另两支将他边两个军士的铠甲射穿。突厥人见主将丧命,一阵慌乱,队伍匆匆退后了几十步,接着,又纷纷对离去的木船放起箭来。船的骑士们都奋力地用刀剑划着船,木船向北岸急驶而去,突厥人的羽箭纷纷落入水中。

木船在波涛中颠簸着前进

对着满河漂流的尸体,对着南岸不灭的烈火,对着岸边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青色旗幡与突厥骑兵。船任瑰的与部下士卒们都默默地流下了热泪。这些铁打的汉子在白刃面前没眨过一下眼,身的伤痛也没叫他们皱一下眉,然而面对那痛心的情景,一个个热泪滂沱。

他们的家园、亲人,都要毁在这场残忍的战火中了

李世民和长孙氏的寝宫里。

长孙氏屈腿坐在案前,一手托着脸腮,一手握着鼠毫笔,面对一张素笺凝神思索着。

李世民则不停地在殿内徘徊着,脸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神情。

他的心里此刻正在想着另外一个女人。他弟弟齐王李元吉的王妃杨氏,这些日子以来,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李世民心中就会涌起难言的躁动,火烧火燎地引得他无法入睡,一闭下眼睛,面前就会闪动着杨氏那窈窕的身影。他早想把这个貌若天仙的弟媳纳为自己的侧妃了。

前几天他和长孙氏说过自己的想法,但长孙氏以兄纳弟媳,有背人之伦理纲常的理由劝他不要如此。

看着长孙氏的背影,李世民怅然地想着,回忆起了他的初婚之夜。

当时他只十六岁,对男女之事一知半解,既很兴奋,又觉有些莫名的惧意。

当时李渊得意地告诉他,父亲这门亲事甚是美满,与你和我们李氏大大的有好处。

长孙氏门第极高贵,系北魏皇族拓跋氏之后,因曾任宗氏长,故令其姓氏曰,长孙。其祖父长孙乃北周名将,官居左将军。其父长孙晟,武艺超群,官居右骁卫将军,在出使突厥时,曾一箭射下两只大雕,将骄横的突厥沙钵略可汗惊得目瞪口呆,以至不敢发兵南侵。虽然长孙晟早逝,长孙氏和哥哥长孙无忌是在舅父高士土廉家中长大的。但长孙晟亲朋故旧极多,且俱为朝廷显贵,势力依然显赫。何况那高士廉也是渤海大族,从曾祖到父辈,从北魏、北齐到当朝,都是高官不断,故吏门生遍天下。

“世民,你将来若有所成就,必然会得到长孙家和高家的大力帮助,对你的前程有莫大的益处。”李渊当时反复对李世民说了好几次。

听说长孙氏出身于这般显赫的世家,李世民顿时浮想联翩,只觉长孙氏就如同在寺壁看到的飞天仙女那样华贵美丽,活灵活现地飘落在眼前。

不想当他在红烛下,以颤抖的双手揭开新娘的红盖头时,见到的竟是一个与自己的想像天差地远,十三四岁的黄毛丫头。

李世民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新婚之夜是怎么过来的,只知道从那以后,他更不愿呆在家中。不是和长安中的亲族少年们结伴行猎,飞驰骑射,就是出入勾栏瓦舍,观胡歌、听胡舞,邀众赌博嘻戏。再不然就是跟随着父亲行军出战,在刀林箭雨中大呼冲杀,直杀得浑身如血水淋过,方才畅快满意。有时父亲让他多陪陪长孙氏,他便说道:“我李家乃军功世家,不习战阵不冲锋杀敌,将来怎能继承祖业,立身处世?”

李渊对儿子的话大为赞赏,更是常常把儿子带在身边,讲论祖先武功,谈论兵法战策,议论天下大事。

而李世民对父亲讲的一切极感兴趣,竟是百听不厌。渐渐地,李世民开始结交一些喜欢谈兵论武,胸怀大志的豪杰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