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琵琶器灵(1 / 2)

加入书签

 听到魏教授的话语,夏青松轻轻皱了皱眉,“老魏,我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也叫盲从师傅吗,你未免有些太过分了,难道只认为你的红花是对的吗。”</p>

“好,叶舟,那你说说,为何是绿叶,而非红花。”魏教授也没有与夏青松争辩,只是看向叶舟说道。</p>

叶舟望着桌上的花鸟画,此时,器灵已经消失不见,他在记忆梦境中不仅看到了这幅画诞生的画面,以及后续器灵的经历。</p>

还有花鸟器灵,对于自身的解析,最了解一件文物的,除了作者本身,便是器灵了。</p>

这幅画的幽秀柔美之中,带着一种倔强朴拙的气质,就如同华喦的品格一般。</p>

此人的花鸟画,不同于金农的古拙,郑板桥的潇洒,也不同于高翔的冷逸,而是俗艳删除尽,幽粉泼丽华,别有一种清新秀美,富有情趣的个人风格。</p>

根据他所看到的记忆画面,这幅画拿到扬州出售时,连一两银子都不到,而如今,最少也要价值上百万。</p>

这也是当时的书画价值,就算贵为乾隆进士,扬州八怪艺术成就最高的郑板桥,其书画价值,也不过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而已。</p>

“夏教授,魏教授,我对于华喦(岩),也是有过一些了解,或许有些过度解读,你们听听便是。”</p>

“他尝尽世间炎凉,却不屈服于命运,倔强而清狂,画作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想性格。”</p>

“在他的眼中,或许这并不只是一片树叶,而是自己人生的缩影,树叶的背后,正是一根向上的枝条,枝顶是两只报春的春谷鸟,或许预示着高官厚,人生巅峰。”</p>

“红花,正是代表着人生得意,而他幼时学画,家贫退学,想为祠堂大厅画壁画,却被嘲笑……”</p>

“可谓尝尽人间冷暖,所谓昙花一现,绿叶长存,或许在他的心中,宁愿当一片绿叶,也不愿去做红花。”</p>

说到这里,叶舟望着上面缺失的画意,伸出了手指,在上面轻轻一点,做出了最后结论,“由此可见,这处缺失画意,最适合的接笔方案,正是绿叶。”</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