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 / 2)

加入书签

“大概五十多岁,脸上看去显的很沧桑。可惜,看不出他活着是怎样的表情了。.”

我的脑海里出现一个曾经被疏忽掉的盲点,现在它逐渐变的清晰起来。

在xx市民政局中得到的较少的线索里,这个被别人描述过的曹建华的面目,很像我在茶社里看到过的那个中年人。而我疏忽掉的就是这一点!

挂掉了电话之后,我迅速又找到另一个被遗漏的问题,在这几天的连续调查中我们都似乎没有询问过曹建华后事的情况,他如果是真的死了,他的遗体/骨灰/墓地在哪儿?

我通知萧曼出门的时候,她刚刚洗完澡,一副“佳人出浴”的模样,不知为什么,她娇柔、慵懒的神情使我的心头一动。.但仅仅只是一动而已。我连声催促她赶快换衣服起身,至于去干什么,我想,在路上告诉她也不迟。

门口的一名在保护我们安全的干警问我去哪里,我胡乱的敷衍了几句,就放行了。

萧曼是个聪明人,我稍稍提醒了一句,她就已知道我们的漏洞出自哪里。

又一次对民政局的张主任说谢谢之后,我们便赶往这位曹先生的埋骨之地——这座城市向东二十公里的一座公墓“青松岗”。.

按照张主任的说法,曹建华在他活着的十余年前就立下一个遗嘱,遗嘱中提出,无论自己是在什么死亡,都希望能够入土为安,这也是他的家族百年前立下的规矩。所以,在他过世之后,当地的交警部门已定性这是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逃逸案,所以,尸体就及时的交还给他的原来单位民政局了。而民政局看他也没亲戚、朋友什么的,单位里就开了个会商量了一下,遵循他的遗愿,土葬了。.

在赶往青松岗的路途中,萧曼有意无意的说:“这个人真怪,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要求土葬,难道,他想死掉之后还能从坟墓里爬出来不成?”

我若有所思。

青松岗公墓所在地名副其实。

数千棵苍劲挺拔的松树在冬日冰冷的微雨中愈显青翠。

听公墓里值班的老人讲,这里聚集着自清末一直到现在近万座大小不一、规格迥同、有名或无名的墓葬。.其中曾名动中国经济史的徽商翘楚胡雪岩之堂弟、侄儿、侄女均埋骨于此。甚至,在抗日战争中为保卫这座城市牺牲的三百多具无名烈士的遗体也在此安息。郁郁林莽,时而随风长吟不已,为死去的人们唱响安魂曲。

我和萧曼在老人的指引下没费什么周折就找到了曹建华的墓碑。

曹建华的墓碑在众多墓碑间显得较为寒怆,看来他在单位的人缘真是不太好,就连供桌上也没有什么供奠的物品。墓碑是普通的条石磨刻,四周边缘以青砖铺就。.而在碑后的坟冢为寻常的土堆,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像块并不新鲜的馒头,看上去不怎么舒服。

我绕着墓座转了一圈,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迹象。萧曼在碑前的供桌上摆上我们路途中买来的香纸、烛火和水果之类的祭奠品,无论他的死亡是真是假,我们不想对他俨然已立于此的碑石不敬。

当我下意识的走到墓碑之后时,我看到墓碑与坟冢相隔之间有一块青砖微呈凹突状,如果不仔细的去看,很多人都会以为这只是工程质量不过关所至。但经过我的细心留意,却发现这块青砖之所以突出了一部分并不是当初基建时不经意留下的,而是后来的人为痕迹。这个发现,使我的心中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欣喜,虽然我的感觉还不算是太接近于掀开真相的关键,但是,我已经认定玄机可能就在此处!

我装作很随便的样子又在这墓地的前后溜达了一会儿,才对萧曼招呼道:“我们走吧。”

萧曼在墓碑前蹲了许久,听见我的喊声,像是在沉息中惊醒,懵懵的说道:“怎么,就这么走啦?”“看看故人就可以了,我们还有其它事情要做。”萧曼似乎已从我的话里听出了弦外之音,再没说什么。

我们一同告别了公墓的值班老人,离开青松岗。

在返回中,萧曼问我:“你到底发现了什么?”

“一个秘密,也许是关于死人复活的秘密。”

<style>

.pp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tyle>

{六}{九}{中}{文}{地}{址}:{www}.69zw.{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