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2 / 2)

加入书签

在接近鼎门的时候,我下意识的回头扫了一眼享殿里另外的三面墙壁,石墙上的壁画隐在黑暗里,看不到其中的一划一锋,就连东面石墙下我们所进来的甬道的出口,也显的朦胧隐约,像传说里的事物,并不存留人间。

就这样,我把手推向了鼎门。

也许,是“神仙手”已将这两扇门的开启装置打开之后才触动了暗藏的飞弩机关的。我的双手稍一,左半扇鼎门就“吱呀”的一声被推开了。

一股沉年的腐朽气味扑鼻而来,我不禁退了几步。.

“这可能是墓瘴,吸多了会死人的,给你这个。”

站在我身后的神秘人物给我递过了一个玻璃小瓶,而此时,我虽然背对着他,也可以感觉到他的手出现在我肩膀的右侧,如果换在平时,就趁这一递一接的刹那,我完全有把握用擒拿手的功夫将局势扭转,可是,我现在身体的情况使自己有心无力,只能眼睁睁的错过了这次机会。

我打开玻璃瓶,一股芳香暗凝的味道溢满了鼻腔,“是桂花”,我脱口叫道。

“是来自日本岛的桂花精油,它最大的作用是解毒和提神。.”

我只是稍稍的迟疑了片刻,还是将这只泛着青绿色浅光的玻璃瓶的瓶塞拨掉,把鼻孔凑了上去。

浓郁的桂子馥香顿时在我的体内弥散开来,而墓瘴那令人作呕的味道尖顷刻之间竟然无影无踪,我的精神变的清醒起来。

当我正浸润在这迷人芬芳的时刻,就听到身后的那位又用十分冰冷的声腔对我说道:“好了,该动身了,你只要把这只瓶子带好,就不会死在这个地方。”我有点恋恋不舍的塞好瓶盖,放在右手里捏着,便要向鼎门内的黑暗跨进一步。“慢着,把手电筒带上。”他递过来的手电筒并不是“神仙手”发给我的那一种,而是长柄型的警用电筒,但其尾部原本装有电击警棍的部位被卸掉了,只剩下一段空落的支架,我并没有多想,随手拧亮了它,眼前的事物顿时清晰起来,又是一条用青石铺就的甬道,宽高处和前一段大同小异,但非常之短,仅仅走了十几步就出现了向下的台阶,这些台阶是大方形的城砖并砌而成,又高又陡,而且间距较宽,人走在上面,有点腿变短的感觉。.所以我下去的速度比较缓慢,这种缓慢给我的大脑留下了较为充足的思考时间,所以一个问题很快的就浮出了脑海。

虽然听“神仙手”说过,这里在几百年前曾经有人来过,但是,此人临走之前又似乎将墓道口重新封死,那再经历了这几百年之间的光阴岁月,墓瘴的滋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为什么在墓道口至享殿的这一路段都没有发现有这种能够致人于死地的气体存在,而只有当我打开了鼎门之后,才会出现了呢?我的思维极速的运转,而所得到的答案却连自己都感到怪异和吃惊:“建文帝的生死成谜,即便这里就是他的埋骨所在,可在他临终之际,年龄总归超不过百岁,他出逃时大概二十四岁,六、七十年后,朱棣的子孙还在掌控着大明江山,甚至终明一朝,有关靖难之变也无人敢说个是非曲直,所以,他的去世,丧葬,建陵都应该是在秘密中进行的,而这一切的操纵一定是他的胝股家臣或者是这些家臣的子嫡所为,在东西厂及锦衣卫的侦骑四出之日,这些家臣为他修陵是冒了诛连九族的风险的,因此,所有的事情都要采取非常的手段,当陵墓竣工,或者可以说在动第一方土开始所有参与建设的工匠都已失去了人身自由,到最后没有一个人能够活着离开此地,那么,在他的陵墓中修建这座享殿即所谓‘净宝阁’的意义何在?只能有一个目的,就是这些家臣们为自己设置了一个秘密的藏身之所。..在当时,靖难之变中建文朝的漏网旧臣仍是朝廷诛杀的对象,万一有了变故,这些家臣们也好藏在这座没有碑铬,没有宝顶,没有封土的以故先帝陵寝中以逃得大难,也算跟主子几十年的受苦受难换回一条性命罢了。那么,‘神仙手’所说的那位几百年前进到这里的人,十有和这些旧臣们有关。再者,于此处藏身,通风设备是一定需要的。这些我们并没有发现的藏在暗处的通风口,就可能是享殿及前段墓道没有墓瘴的原因!”正想到此处,忽然从脑海里又闪出一团模糊的影子,这影子似乎存在了很久,却又仿佛是刚刚的萌生。但它愈来愈变的清晰,到最后终于让我明白了它想要表达的真正意图。“既然“神仙手”是一个盗墓的高手,他一定知道每一座上百年的古墓当中都会有墓瘴这种能致人于死地的气体存在,那么,他为什么不在进入墓道口的开始就做好防范的措施,而像我这种对盗墓一窍不通的人一样,毫无防备的一冲而入呢?也许,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早就猜到了从墓道口到鼎门这段路途是没有墓瘴的!那他究竟是如何猜到的?”我的思绪飞扬,对前方的注意力就出现了分散,于是, 脚下突地打了一个踉跄,急忙定睛一看,原来台阶已经消失,眼前是一座有着掩门的石坊,如果我猜的没错,这就是第二道拱券的入口。

<style>

.pp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tyle>

{六}{九}{中}{文}{地}{址}:{www}.69zw.{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