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幕:活着的祖宗(20)(1 / 2)

加入书签

 [看书要上$六$九$中$文,百度输入$六$九$中$文就能找到,这里无垃圾广告书更新快!]

“每一位研究历史的历史学家,总会有一定时期的历史是他的专长,纵然是天才,也不可能真正的精通这泱泱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你说说看,刘昭的擅长是哪一段历史?”肖关客倒似乎没有在意我刚才言语里的不逊。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正在研究明史,并带了几个硕士研究生一起挖掘明末的一些谜团,可是,一年之后,我并没有看出他对自己的研究项目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他就忽然的转移了目标,而开始关注清史起来,说的具体一点是清朝末年的历史,他 好像总是喜欢探寻一个王朝的结局,而不是开始。.”

肖关客的眼神里突地闪现出一种奇异的表情,我定睛想仔细的捕捉时,却又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任何一个王朝的兴起,总会有相似的过程,而他的结局虽说表面上看去有很多雷同之处,可实质上大不相同。在这里可以套用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上的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大致的意义是没错的。明朝和晚清的覆亡总体上来看都能够归咎于其政府腐败、内忧外患、官僚横行、高额的税收、还有遍地开花的农民起义。可是,许多的细节告诉我们,这两个朝代的毁灭所走的不是同一条路。.”

“哦,我的话有点偏题了,我们有机会再谈谈这些隐黯在时间长河中的历史构架吧,现在要言归正传。”

是的,是要言归正传。虽说我心中颇为赞同这位国际大豪的论断,可是,此时的情形真的不是谈古论今的地方。.

“你确切是说说刘昭研究的清史课题是什么?戊戌变法?还是太平天国?”

“让我想想看。”我搔了搔脑袋。

说实话,他三年前所研究的课题除了大致的方向是清史末期之外,具体到一个历史典故,或者说是历史情节,我记得自己从来都没有向他询问过,即便他偶尔的说起,也早就忘到爪哇国去了。.

忽然间我想到了些什么,一点朦胧的影子在脑海里打了个旋儿,忽远忽近,却总是看不清晰。

“哦,是这样,看来今天我是没什么收获了,不过,修先生,我在这里有个冒昧之请,如果你最近记起了什么,抑或是找到了他的一点蛛丝马迹,还要烦劳给我捎个信儿。.”他看到我一直在沉默着,脸上的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已然认为我真的记不起什么了,所以开口打了个圆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