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平乱始末前篇(1 / 2)

加入书签

 侯景撤军后,以丁和为郢州刺史,留太保宋子仙、太子太保时灵护等众,号称二万相助戍守郢城。</p>

司徒支化仁镇鲁山,范希荣行江州事,仪同三司任延和、晋州刺史夏侯威生守晋州。</p>

侯景自己则率麾下数千兵马,顺流而下返回建康。</p>

军行至濡须,豫州刺史荀朗自巢湖出兵,破其后军,侯景奔归建康。</p>

船队失散,皇太子萧大器的座船驶入枞阳浦,不受叛军监控,出现了逃离的机会。腹心皆劝其趁此入北,不要再返回建康自投险地了。</p>

萧大器对之以国家丧败,志不图生,主上蒙尘,不忍违离左右。</p>

“今若去,是叛父,非避贼也。”</p>

萧大器涕泗呜咽,仍然下令赶上羯贼的船队,他要回到父亲萧纲的身边。</p>

-----------------</p>

巴陵攻防战成为了平叛之役的转折点。</p>

接下来的战局,讨伐军一路势如破竹,或者说叛军兵败如山倒。</p>

王僧辩到了汉口,先攻鲁山,擒支化仁。</p>

再攻郢州,宋子仙遣时灵护率三千人迎战,被王僧辩活捉,斩首千级,克其外城。</p>

宋子仙退据内城,依靠大江防守,王僧辩四面堆起土山围攻。</p>

两军相持数日,宋子仙困窘,提出以开城为条件,放自己离去。</p>

王僧辩假意答应,给了百余条船加以麻痹。乘宋子仙出城之际,命令杜龛率领精锐千人攀登城墙进攻,水军将领宋遥率领楼船合击。</p>

宋子仙大骂王僧辩无信无义,且战且退到白杨浦,与丁和一起被周铁虎擒获,送往江陵斩首。</p>

范希荣、卢晖略占据湓城,听闻王僧辩军至,弃城望风而逃。</p>

就连萧绎都觉得王僧辩推进实在太快,粮食快供应不上了,让他在江州等一下其他部队。待诸路援军抵达,再一起进兵。</p>

这个需要王僧辩等一下的其他部队,就是陈霸先了,他最近的运势也是非常之好。</p>

年初巴州刺史余孝顷在新吴举兵,豫章的行台于庆率军前去攻打,余孝顷的侄子余僧重率兵救鄱阳,于庆无功而返。</p>

待撤回豫章,不想此前投降的侯瑱见叛军大势已去,不管作为人质的妻子兄弟的死活,再次反水杀了身边监视之人,闭门不纳。</p>

于庆只好转进江州,去了郭默城。</p>

豫章不用打就敞开了大门,陈霸先的面前已是一片坦途。</p>

-----------------</p>

大宝二年,六月。</p>

陈霸先万事具备,兵发南康,令周文育率五千人马为前驱,开通水路。</p>

灨石旧有二十四滩,暗礁巨石密布,船只难以通行。</p>

平叛之举顺天应仁,阴阳相合,天地交感。河水暴涨数丈,三百里间巨石皆被淹没。</p>

陈霸先的大军顺风顺水,过了数百里险滩,一路北上进驻西昌。</p>

萧绎授侯瑱南兗州刺史,叛将王伯丑乘机又占据豫章。这种跳梁小丑怎堪一击,周文育凭着自己手上五千人马,轻松打跑。</p>

陈霸先攻下豫章重镇,达成了重要的阶段性目标。必须表功封赏一路辛苦跟随的臣下,重新调整部署安定后方。</p>

周文育累功除游骑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封东迁县侯,食邑五百户。</p>

杜僧明为军府长史。</p>

胡颖为巴丘县令,镇守大皋口,督粮运,监豫章郡。</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