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1 / 2)
小说写完了,作者就可以从故事里跳出来,另外写点掏心窝的话,用作后记。
屈指一算,在动笔写这本《天龙补》之前,我已经有六年没有写武侠小说了。即便是这两年在网络武侠圈里上出没时,也只写点评论,虽然一度被人戏称作帮主,但靠得全是六年前写的陈货去充装门面。我也算是个幸运的了,在上个世纪武侠风起云涌时,作为一名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尚还赶上了最后的班车,余波也罢尾潮也罢,写的东西也多发表出去。
之后投身于科幻小说和影视文学的创作里去,便不再染指于武侠创作了,但心中的那个少年侠客梦却始终没有破灭,而是像冬眠一样,等待着机缘,等待着春风。直到进入新世纪网络武侠的兴起,直到电影《卧虎藏龙》获了奥斯卡奖,直到《今古传奇》率先在大陆创办了第一家武侠版,直到我在96年写的最后一篇武侠小说《ju花古剑和酒》,却在2001年获了《大侠与名探》文丛举办的武侠文学大赛的好稿奖,直到在武侠论坛上,有人指责我身为“惟美派”的帮主却只说不练……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久违日久的少年侠义气息方慢慢地又融入血液之中,那种重新拾笔创作武侠小说的冲动也越来越强烈。这倒正像我在这本小说里写玄慈面壁一节的心态:既然作茧便是为了他日的化蝶,即便知道将来成蝶时,身上色彩缤纷,可以任意飞翔,这个黑暗的过程还是必需的。正像那蕃僧鸠摩智所说的,第一流的人物看白云虽至美,却不想拥有,只愿心领意会。第一流的人物,不在于是不是心处束缚之中,重要的是要学会从困局里找出新智慧,进出无碍。玄慈想到这里,脸上显出舒心的笑容,心想,那么,且让小僧先来做一个茧吧!只觉得境空无限宽广,心下一片详和明净。屋子里看似只有他一人,其实却是十万菩提相伴……
我觉得自己这六年也像是个面壁的过程,也是个作茧的过程,其实在内心是渴望着化蝶的那一美丽时刻的。而今天,当我真的要提笔写武侠小说时,最想写的人物竟然便是金庸笔下的乔峰。也就是发生在《天龙八部》前边的故事。
当然,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这座难以逾越的高峰面前,谁也不敢去轻易登攀。在金庸的小说中,对武功的描述之夸张有趣,武学高手之多,武功名目变化之丰富,武林门派之众多,人物性格之复杂,当以《天龙八部》为最,这确实是金庸作品中最波诡云谲、变化多端的一部。要写这本被武侠小说界誉为颠峰之作的前传,自不免要再次熟读原著,更要将里边所涉及到佛经、道学、玄学、医药、服饰、琴棋、书画等各方面的学识,通读一遍,以备行文时旁征博引。
说起我读武侠小说的历史来,也有十八个年头了,被市面上所称道的几大家的作品也都披阅过,但最喜欢的还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最爱他小说里的乔峰和令狐冲两个人物。我在中学时读的老金的第一本小说是《雪山飞狐》,一见之下便惊以为是“天书”。之后几年便将他的所有小说找来反复细读,每一遍都如痴如醉,读其中的《笑傲江湖》和《倚天屠龙记》距今为止,竟达十七遍之多。后来又有五年,却专一地喜欢起古龙的武侠来,他小说中的浪子情怀和推理迷宫颇能让人为之辗转悱恻,他的小说是青春气息很浓的,可以感性地去阅读,但又不乏理性的思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