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手抄本引发的风暴(1 / 2)
大人们在一起聊着天,这时候知青返城的风波还没有影响到这里,多是在交流着最近一次回上海探亲的见闻。说着说着姜克俭讲起个故事。
这个故事实际上来源于一部手抄本,名字是《一双绣花鞋》,后世编成了电影电视,79年后第一次出版成了铅字。
这部手抄本姜斌几年前在山上的煤矿见过,是姜克俭手抄的,后来不知所踪。同时还有几本其他的手抄本,论内涵,这些抄本都不怎么样,可在当时的环境,这些东西都是毒草,结果越是被禁止的,就越被人追捧。这本一双绣花鞋,传抄到后来,已经被添加了很多原著没有的内容,因为很多人并不是看着原本抄下来的,而是在朋友间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记录下来,讲故事的人往往就是添加了无数新内容的改编者,记录者则将这些新内容进行完善处。
姜克俭也是个忽悠高手,把这部后世显得普普通通的小说讲得令人毛骨悚然。
姜斌听得有趣,在姜克俭终于收尾后,插上去说:“这个故事不怎么样,我看到过本更好的,你们要不要听?”
姜斌在校也算个故事大王,宁美女生病后,音乐课没人上,代课的黄校长见姜斌看书多,就让他给班上讲故事,并从此成了惯例。
姜斌讲的是《鬼吹灯》……
姜斌一口气不停地讲,三个大美女一个小美女已经一边躲进被窝,一边竖着耳朵听,三个大老爷们也都听得心惊肉跳,只有小冯海不知者无畏,都睡着了。
这个故事可以分段讲的,姜斌也就没有一口气上百万字地讲,延续了讲述者的传统,添加修改了一些内容后,匆匆收尾了,就这,也已经天蒙蒙亮了。
他是特意等到天快亮了才收尾的,怕这些土老帽听怕了不敢走夜路回家……
回家后,姜克俭兴奋异常,逼着姜斌把这本书找出来……姜斌哪去找啊,系统里面倒是有完本,弄一个印刷本出来难度倒不大,可他并不盗版那位“本物天下霸唱”大大,哥们犯得着嘛……
“其实这故事也就是我听来的,谁讲的我都记不得了,光记得这个故事。再说了,这故事也就是人编出来的,爸爸自己再编一个好啦。”为了避免姜克俭天天无所事事就管教自己来玩,姜斌恶意地鼓动姜克俭涉足一个他尚未接触的天地。
“是啊……故事都是人编的,别人编得,我干嘛编不得!”姜克俭两眼放光。
如果没有姜斌的鼓动,姜克俭也在这一年莫名其妙地开始写作,不过他写的那本烂书,最后连自己都看不下去。这次姜斌给他打开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天地:原来故事还可以这样编!
父子俩精神都不错,姜斌是只要不睡觉系统就不休眠,姜克俭是完全被刺激到了。之后两人就小说的类别关系讨论起来,姜斌把后世一些中原创网站的小说分类方式给姜克俭列了个表,并详细说明了每种分类可能有的故事结构和大概框架。
姜克俭对这个天才儿子已经完全没有法,自从那次企图欺负这个小赤佬结果反被摔了个跟头后,他已经失去了做父亲的威严,加上老婆始终坚定地维护这个儿子,而姜斌也足够聪明懂事早熟,姜克俭已经把儿子放在可以交流的地位了。姚美琪更是早就坚持“凡是儿子说的就是对的,凡是儿子做的就要维护”这种完全不讲的“新两个凡是”原则。
有一对够聪明能交流的父母实在是幸福啊……姜斌对上辈子自己的悲惨童年进行了批判:无不是的父母,只有不够聪明的子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