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和与战(1 / 2)
徐光启正式上任商部主事,授级从三品,这是他今年春闱考中状元后短短半年内第二次被提拔,用原来那个世界的话来说那就是“坐飞机上去的”,可惜这个世界没有飞机,不然朝臣们将会有形象的体验。
商部成立以后,徐光启保举了一批商业管理人才参与了商部的组建和章程制订,很快商部下属机构在各承宣布政使司(省)、各州府建立了起来。新建的商部主要是监督各地工商业发展和稳定,防止和打击一些奸商恶吏破坏工商业的正常次序。
为了防止商部下派机构受到地方官府的控制和左右,户部尚书方明德与徐光启联合上表请求商部下属各司直接归户部及下属商部管辖,不受各地户部下派司管理,并且商部各司除衙役外的所有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派遣,不允许地方保举和管理,同时商部官员的俸银也由朝廷直接发放,不列入地方财政内。
这些政策确实起了防止地方势力干预工商业正常发展的作用,不过因为商部属初创,许多地方还不完善,需要随着发展逐步的建立健全,这都需要时间了,不过我为了防止工商业特别是商业人员流动大造成的难以管理,专门规定各商号工矿必须在短期内把自己的人员、财物等具体情况上报商部各司,并领取执业文书方才准许继续从业。
时日入秋,天气渐渐凉爽了起来,快到仲秋时,一份金国新大汗皇太极的国书递到了我的面前。国书中说,努尔哈次驾崩,金国举国哀痛,十月时等努尔哈次遗体移入皇陵后,皇太极将举行登基大典,界时将邀请大汉、蒙古各部、朝鲜等国派使节观礼。
上面这些话都是比较客气的,不过再往下客气之中就带上杀气了,皇太极说,大汉与金国虽曾有交恶,但即使兄弟亦难免争执,不能长记于心。金国新大汗登基,这是普天同庆的大事,铺张自是难免,所需用度,金国颇为手紧,所以希望大汉像去年一样提前将岁币送过去,以帮助金国顺利举行大典。这些话都没什么,关键的在后头:金国九月中旬将派五万众至长城外等候岁币交割,望大汉朝廷不要延误了时间,免得发生误会。
“金国到底想要多少岁币,要派五万人来接收?”我冷哼一声说道。皇太极的话说的很明白,“五万人”,“九月中旬”,也就是说他现在已经大权稳固,准备继续上半年没完成的南征,如果大汉在他规定的时间内不交银子保平安,那他的八旗铁骑将马踏长城、横扫中原。哼哼,好狂的口气,好大的胃口。不过你虽然做好了准备,我的准备也差不多了。
“皇上,皇太极已经把话说白了,那就是逼迫大汉在他登基之初就向他低头。”七王爷看了国书后说,“这岁币提前不提前倒在其次,最重要的是金国要以此行动给蒙古朝鲜吐蕃乃至西洋诸国诸部留下这样一个印象,金国才是天朝上国,大汉不过是他的一个较大的附庸罢了。有了这么个印象,以后金国不但可以威慑统令蒙古朝鲜各部,而且还能压制大汉一头,使大汉永远翻不过身来。这才是金国的真实意图,看来这个皇太极心机比其父努尔哈次还要深,当真不是个好对付的角色。”
“皇上,好汉不吃眼前亏。”礼部尚书萧雨明禀道,“现在大汉在西川刚刚新败,正是士气低落的时候,如若短期内与金国交恶,只怕吃亏的还是大汉,不如先避其锋芒,给了他岁币,然后再图反复,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始灭了强吴。我大汉国力千倍于当年越国,皇上又行强国之法,臣相信用不了几年就可与金国强弱互转,到那时国富兵强,一战而毕其功,大汉兴复有望矣。”
兵部左侍郎史景隆很有些看不起的摇了摇头,看了看老老实实站在一旁的新任议事大臣马树华说道:“萧尚书这话稳重有余,魄力不足。马将军,您是提军带兵的,您看萧尚书这话可能让大汉强盛吗?”
史景隆也够滑头的,他明明自己有想法,却让马树华说出来。马树华是新兴力量,自然和他们这些老臣从根子里对立。史景隆这么做不但自己不会得罪萧雨明,反倒会加深马树华和老一班议事大臣间的鸿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