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考试三(2 / 2)

加入书签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成就,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但是这并不代表五种物质,而是五种属性。五行于中医则体现了具备这五种属性的人体,五大系统的相互关系。木火土金水这五个符号,分别代表肝心脾肺肾所统领的五大系统。中医不是研究微观的病毒细菌如何作用于人体的理论,而是研究人体整体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中药,按摩,针灸,甚至心理作用去调节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以此保持身体健康。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侮、相乘、母子相及。”

“藏:指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奇恒之府,通称为脏腑。象:一指“形象”,即脏腑的解剖型态;二指“征象”,即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三指“应像”,即脏腑相应于四时阴阳之象。透过外在“象”的变化,以测知内在“藏”的生理病理状态,称为“从象测藏”。即“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脏腑”不单是解剖型态的概念,而是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在内的综合概念。”

“五脏:指肝、心、脾、肺、肾,一般笼统功能为"化生和储藏精气"。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一般笼统功能为"腐熟水、分清泌浊、传化糟粕"。奇恒之府: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吴朗说完之后,朝李教授等人微微一笑。

“历代医家对病因之说都有哪些见解?”李教授亦是朝着吴朗点头微笑,眼中露出浓郁得赞赏之色。

“《黄帝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把病因分为三类:"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房

室、金刃、虫兽所伤"。 宋代陈无择提出"三因学说":外所因、内所因、不内外因。 近代则将病因分为五类: 外感病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疠气。 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失度。 继发病因:包括痰饮、瘀血、结石。 其他病因:包括外伤、寄生虫、胎传、诸毒、医生的过失。”吴朗继续说道。

“你说的都很不错,我和张教授听说你休学在家一年多,竟然对中医还有如此的认识和见解,看来你平时没少下功夫啊,你可以走了。”李教授看着吴朗,点头笑道。

吴朗随即站了起来,朝着六位老师深深鞠了一躬,转身离开。

“吴朗同学,你对点穴有什么看法?”李教授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

吴朗听了一愣,随即缓缓转过身形,看着李教授,说道:“点穴之说自古就有,现在分为健身点穴功、医疗点穴功和技击(武术)点穴功三种;三者相比,健身点穴功最为容易,医疗点穴功次之,而武术点穴功最难。健身点穴功是依据中医理论经络学说,自己运用按、点、揉、掸、拍等手法,在自身头部、躯干、四肢等不同穴位上行功,如百会穴、太阳穴、气海穴、足三里穴、涌泉穴、肾腧穴等,目的是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医疗点穴功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医疗方法,包括四诊(望、闻、问、切)、八纲(寒、热、虚、实、表、里、阴、阳),据此辨别病因(外感和内伤)、病位、病理和疾病相互转化等,运用循经取穴、依证取穴、病变部位取穴及子午流注取穴,结合点穴手法如补法、泻法、聚法、疏法来治疗患者的疾病,目的是治病救人、康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武术点穴功是运用各种武术特效手法,结合雄厚的劲力,点打对手身体各经络上的要害穴位,致使对手气血阻塞,失去抵抗能力,产生疼痛、酸软、麻木、昏晕及死亡症状,从而达到制服对手的目的。其主要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子午流注学说、取穴法来作用于人体的,还有解穴法等等。”吴朗说完之后,看着李教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