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骨升肉降(2 / 2)

加入书签

,骨架的挺拔标志着"刚",找到"骨升肉降"的感觉,就为开启炼拳"刚柔相济"的大门找到了金钥匙,在炼拳中,还要做到"三松三竖",松肩竖颈,松胯竖脊,松踝竖腿,借以使"骨升肉降"的感觉保持贯穿其中始终。”

“还有自身重量的感觉,是指炼拳时我们觉得四肢如同负重,由于人生来就在地球引力下运动,以至对自身肢体的重量失去察觉,我们只有在体外荷重时,比方说,拎一桶水才会有负重感,如果你在炼拳时感觉到四肢的沉重,就说明你的身体真正放松了,放松的状态越好,肩、胯关节松开的程度越大,四肢的沉重感就会越大。”

“这种沉重感是僵力去除、身心放松后肢体受重力作用的结果,所以有"由松入沉"的说法,可见"沉"是对"松"的验证,"地心为第三之主宰"、"足掌为第三之宾辅",强调顺应地心引力来"主宰"炼拳,即利用自身的重力和地面的反作用力来推动拳势进行。这句话突出了地心与脚掌的关系,沉从脚落,提从脚起,"沉"是顺应地心引力,"提"是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

“沉与提应趁着拳势的蓄发变化而转换,发势时为沉,脚掌植地生根,利于打击对手,用的是地球吸引力;蓄势时为提,身体轻盈灵活,便于动作转换,用的是地球的反作用力。这样,依靠身体的虚实变化透过脚掌来顺应地球的引力和反弹力,将地球的势能转化为炼拳的动力。所以能够善用自身重力和反弹力来行拳,找到身体"如水载舟行"的沉浮感,才算进了炼拳之门。”

廖傲天和廖夫人,左氏兄弟,都是听得频频点头,笑而不语。

“那还有吗?”廖南星问道。

吴朗深深吸了一口,含笑道:“"脊柱行拳"是指以脊柱为主动、以手脚为从动的行拳方式。学拳是用手脚来打拳,使得是局部力和僵力,进而学会了以腰带脊,发挥腰部的枢纽作用,再随着功夫的加深,"腰"会逐渐成长:先是与胯成一体,以腰胯来带动手脚,接着脊柱上下伸展,形成一个连接百会和海底穴的身体中轴线,也称"中垂线",臂和腿好像牵挂在身体的中轴线上,行拳时四肢在中轴线的带动下运动,起于中轴线,终于中轴线。”

“动手不动腰为僵手,迈步不用腰为死步,上肢要体会"以腰带臂"的感觉,下肢要体会"步随身换"的感觉,我们常说的"四块松,全身松",全身的放松关键在于肩胯的放松,在炼拳中脊柱有三种运动方式,上下拉伸

,左右转动和前后张弛。”

“脊柱的"上下拉伸"使人体脊柱的s曲线得到适当调直,可以纠正头颈不端和突臀的毛病,做到身法中正,脊柱的"左右转动"是炼拳,形成圆弧动作的动力源,以脊柱带动四肢运动的主要方式,脊柱的"前后张弛"是说脊柱如同弓背,随着拳势的蓄发开合而含送张弛,蓄势时脊柱随着吸气微微后弓,称为"吞身";发势时脊柱随着呼气微微前驰,称为"吐身",炼拳时脊柱随着拳势开合变化和拳势呼吸呈现出节律性的张弛,这是形成炼拳开合鼓荡的动力源。”

“"周身一家"是指炼拳时"一动而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不存在身体的局部运动,不单是举手投足,就连一个呼吸、一个眼神,甚至一个意念,无不是炼拳整体运动的组成部分。这种整体运动观,是炼拳区别于日常生活及其它一些运动项目的重要特征之一。中级阶段是练气,要求呼吸能够顺应拳势的变化,使呼吸和动作相辅相成、互引互随,身体有开合胀缩感,高级阶段是练神,须体会"炼拳无手,神便是手"。”

“颈部肌肉放松,颈椎自然舒直,头部因为肌肉舒松开而自然坐于颈椎上。头顶似有绳悬,头部有微微的悬空感。找到那个可以让头做到脖子这个架子上,扒掉舍掉脖子上的肌肉。在做不到真正的顶头悬之前,脖子很容易僵硬,在体会到脖子僵硬的时候放松肌肉,摆正头颅,利用地球引力,把头放在颈椎这个架子上,有这么个位置,可以让头颅不偏不倚,仿佛悬空,轻盈灵活,找到这个位置。”

“炼拳时最容易紧张的还有脸部,而脸部的紧张还反映身体的僵硬,只有脸部真正做到放松了,你的精神才能真放松,能够沉浸在反观内听,松肩也很重要,每移动一分重新体会一下,放松的状态如有变化就重新调整到松,胳膊能松开后,胳膊的重量都缀在肩关节,所以你会感觉到手臂是有重量的,有一定时间积累后肩关节会慢慢松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