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 解决问题(1 / 2)
在大明朝,发行纸币这个事情,是非常敏感的。
因为有大明宝钞的先例。一开始,纸面价值一贯的大明宝钞,就是可以换一贯的商品。可是,朱元璋农民出身,不懂这个,没钱就发大明宝钞,没钱就印大明宝钞,结果以他开国皇帝之尊,还是挡不住大明宝钞的快速贬值!
这个事情,并不是行政命令能解决的。
用纸币的好处,是有目共睹的。从朱元璋之后的好多皇帝,还有他们的能臣,都想过挽救大明宝钞。然而,不懂经济的他们,最终是无奈地放弃了。等到了大明中后期,这大明宝钞基本上就已经是废了。
大明朝有过这么一个事情,大明百姓对于纸币自然是非常警惕的。
不过好在崇祯皇帝是用迂回的路线,一开始只是银票而已。这个银票,是当前百姓都能接受的。等他们自发地把银票当货币来买卖东西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具备了纸币的功能。
经过这么多年的信誉培养,至少朝廷发行的这个银票,已经被大明百姓认可。
不过如今崇祯皇帝的这份旨意一出,引起的震动还是非常大的。一时之间,街头巷尾,全都在说这个事情。
“老王,我准备去把银票换回来,还是银子来得踏实啊!”
“为什么,银子太不方便了吧!之前的时候,别人用一两银票都能买你一两一钱银子的东西,你都乐意,你还担心这银票会变得不值钱?”
“你不知道啊,我祖上就是被大明宝钞给坑苦了,要不然,我那还用到处做买卖,就直接是个有钱公子爷了!”
“那倒也是,被大明宝钞坑了的人,都不知道有多少。不过如今可不一样,难道你还信不过皇上?”
“啊,不是这个意思,皇上英明神武,又爱民如子,我怎么可能信不过,但是……但是……”
“别但是啊,你看,皇上在圣旨中都说了,这多印的银票是必须要印的,要不然,银票变得太值钱,就是什么通货紧缩,那样会害了很多老百姓的!再者说了,那多印的银票,是以来年国库收入为抵押,难道你害怕皇上赖账不成?”
“不不不,皇上怎么可能会赖账。不是……不是这个意思,皇上是肯定不会赖账的!”
“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去换银子?要不这样好了,你也别去银行换了,我这里有,正愁银行那边换银票排队,我们换得了!”
“呵呵,老王,回头再说,回头再说,我先回家再和娘子商量下。”
“……”
类似这样的对话,就在京师的大街小巷,男女老少身上发生。
如果是崇祯皇帝穿越之前颁布这种旨意,压根就没人会鸟,谁信!
就算是崇祯皇帝穿越之后,比如崇祯十二年,或者是十三年吧,崇祯皇帝已经取得了一些战事胜利,提高了他的威望。可还是不足以会有这样的对话。
如今的崇祯皇帝,那是光复了整个辽东,把祸害大明多年的建虏给剿灭了。国内流贼就更不用说,还有南涝北旱的防治救灾,一心为民的施政,全都深深地改变了百姓对皇帝的看法。
加上朝廷一年比一年有钱,百姓也不担心,朝廷国库会发不出钱来。在圣旨出来之前,又刚好是还粮的事情,对于崇祯皇帝的信誉,加上了浓浓的一笔。
如此情况之下,在崇祯皇帝的基本盘,也就是京师之内,就算有人担心,想要用银票去换回银子,也会被人说得改变主意。
因此,在旨意一出的三天内,第一天,用银票换回银子的人是有一些;可是,等到第二天的时候,拿银子去换银票的人反而更多了。
第三天的时候,局势明朗,银票这个事情,以前怎么样,现在就还是怎么样,全然没有被皇上所说的,会多印一百万两银票的事情给影响到。
这一天开始,京师的街头巷尾,已经开始转移话题,纷纷都在聊着,皇上为什么知道那么多,竟然连这钱贵钱贱对民生的影响都说得头头是道,真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到的。最终,就只能归结为天纵圣明,别人没法比的那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