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碰壁【一更】(2 / 2)

加入书签

林宥伦在晚宴上一无所获,返回酒店后接到吴思源的电话,吴思源约林宥伦出来,是要介绍一位广.电总局的领导给他认识。</p>

代表团享受的是外宾级的待遇,出行有专车接送,林宥伦很快就赶到了见面地。</p>

吴思源介绍过来那位广.电总局的领导名叫做黄立成,个子不高,穿着一身灰sè中山装,起话来不紧不慢。得知林宥伦的身份后,他显得非常的热情,问了许多香港电影的发展情况。</p>

“我听香港现在一部电影可以在海外获得上亿美元票房,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的吗?”黄立成好奇地问。</p>

林宥伦和吴思源对视了一眼,林宥伦端起茶杯没有要接话的意思,吴思源便接口:“黄局长,香港电影在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很有市场倒是真的,只是能在海外有上亿美元票房的电影真不多,两只手就可以数过来。其中最赚钱的一部,应该是今年才上映的《真实的谎言》,这部电影全球票房加起来应该有亿多美元。”</p>

黄立成头,“吴先生的这部电影我知道,人民rì报海外版还专门报道了这件事。香港电影扬威国际,也算是给我们中国电影长了一次脸。”</p>

“可惜这部电影没法在大陆上映……”</p>

林宥伦叹了一口气,黄立成神采奕奕的表情顿时凝住。吴思源急忙站出来打圆场,解释:“黄局长可能还不知道,刚才的那部电影,就是林先生投资拍摄的。”</p>

“原来是这样。”黄立成头,“林先生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引进外片国家有相关的规定,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进来的。”</p>

“香港电影也算是外片吗?”林宥伦反问道。</p>

黄立成脸上的表情显得有些尴尬,香港现在还没有回归,按规定肯定是算外片,但当着香港同胞的面这样的话,有可能会伤害到对方的感情。zhōng yāngzhèng fǔ与英国谈判时,一直强调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回归大局初定,自己要是出不恰当的言论,即便是没有什么问题,也会给别人扣上一政治不成熟的帽子。</p>

“香港和大陆的肯定是一家,但香港回归之后依旧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上的冲突,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这一我希望林先生能够理解。”</p>

“只有交流才能促进共识,不能因为香港走的是资本主义的道路,就将香港电影视为洪水猛兽,事实上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本身并不带有很强的政治属ìng,完全可以成为两地交流的一种渠道。港片进来之后,不仅对大陆电影产业可以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更大程度的满足大陆人民在jīng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而黄局长所以担忧的意识形态的问题,其实解决起来也很简单,我只是希望大陆打开两地电影交流的渠道,至于引进什么电影,引进多少完全是由大陆方面做决定。”</p>

林宥伦将自己的想法都了出来,只是此事关系重大,黄立成最终也没有表态。</p>

相比于直接引进港片,黄立成对香港、大陆合拍电影更感兴趣,撇开之前讨论的话题,问起了关于电影发行上的问题。</p>

大陆现在的电影发行制度是,各个电影制片厂拍完了交给中影(非现在的中影集团),中影去卖拷贝,卖了拷贝,分一钱给电影制片厂,很标准的计划经济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样的发行制度已经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p>

黄立成让林宥伦介绍国际上的方法,林宥伦便直接告诉他,电影如果卖座了,大部分钱应该到制片厂手里,这样制片厂才可以再做,再拍更好的电影,如果全部给了中间的中影公司,制片厂只分几十万,但他们没有一两百万是不可能在后面再做大投资的。</p>

“电影产业想要成功,光靠zhèng fǔ扶持是不够的,关键还得依靠市场。台湾和香港就是一个很好的对比,台湾当局花很多钱扶持本土电影,台湾电影这些年在海外也确实拿了不少奖,但论起实际的影响力,拍马都赶不上香港电影,原因就是香港电影更注重市场,中国电影要改革,必须要走出这一步。”</p>

电影发行制度改革这方面,黄立成倒是被林宥伦动了,只是在港片引进方面,他的态度依旧很含糊,见面结束时,他只会把林宥伦的意愿往更高领导那里汇报,然后就没有了下文。</p>

【求推荐、月票】</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