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布局(2 / 2)

加入书签

“前段时间林宥伦和邵毅夫进行了一次股权互换的交易,邵毅夫扩大在嘉谊院线的持股,而林宥伦也顺利成为了无线的股东,香港那边有消息,邵毅夫会在退休后把无线卖给林宥伦,林宥伦这时候拍电视剧,会不会是和这事有关?”</p>

这话立刻提醒了周遊,之前没有想通的问题,一下子就都迎刃而解。</p>

为了确定这件事,周遊还专门给香港的一位朋友打了电话,但是放下话筒后,她脸上的表情并不是如负重释的轻松,反而写满了疑惑。</p>

“林宥伦和邵毅夫之间有约定,至少十年内,他不会插手无线的管理事务。”周遊将打听来的消息告诉了丈夫李cháo勇,在此基础上,他们之前得出的结论就有些站不住脚了。</p>

林宥伦要布局电视产业,根本不需要以拍电视剧的方式介入,而且就算他有这样的想法,这时候也太早了。</p>

林宥伦真正的目的,周遊和李cháo勇只猜对了一半,投资拍摄《还珠格格》,确实是他介入电视产业的第一步,不过他第一阶段的目标却不是香港,而是台湾。</p>

香港电视业从来都是无线一家独大,林宥伦虽然取得了无线的一部分股权,但因为和邵毅夫的约定,短期内没办法深度介入,但是台湾不同。</p>

台湾电视产业在九十年代之前,长期只有老三台存在,台视早年主要以本土观众为主要收视族群,最著名的节目是杨丽华歌仔戏,笼络了大批观众,并没有在节目研发上下太多功夫。而中视和华视两家电视台后来居上,着力开发电视剧集,迅速占领市场。</p>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台湾似乎不存在开放第四台的可能,所以周遊和李cháo勇都不会觉得林宥伦对台湾市场会有野心,但是凭借着后世的记忆,林宥伦却知道,过不了几年,台湾就会放开电视市场,而第一家进入台湾市场的,正是邵毅夫的无线电视。</p>

无线与台湾本土财团合作,成立了TVBS,成为台湾首家采用卫星信号的电视台。</p>

林宥伦现在是无线的股东,有了这样一层身份,他完全可以将TVBS的控制权先抓在手上,而按照台湾的新闻管理条例,外资不能直接投资成立电视台,所以在这之前,林宥伦要先制作出几部具有轰动ìng的电视剧,这样才有足够的资本服台湾这边的合作者。</p>

这么做并不违反林宥伦和邵毅夫之间的约定,到时候只要林宥伦表现得强硬一些,邵毅夫也只能让步,不然只会逼着林宥伦撇开TVB单千。</p>

所以,林宥伦制作这几部电视剧不仅是拍给台湾合作者看的,同时也是拍给邵毅夫看的。</p>

当然林宥伦的野心不仅只是局限于香港和台湾,他真正的目标其实是大陆市场。</p>

从八十年代开始,电视机逐渐开始在中国内地广大家庭普及,随之而来的,是电视观众的成几何倍数增长。为了满足这些电视观众的需求,即使开足马力也无法生产出足够电视剧产品的中国内地电视台,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引进海外剧集。</p>

相较于早期一度火爆内地荧屏的美国、rì本,甚至墨西哥剧集等等,香港、台湾地区生产的电视剧集,因为同种同文,价值观和表述方式基本与内地普通观众一致,逐渐后来居上,成为八十年代中后期,占据内地各大电视台半数以上主要时段的主要电视节目。而这其中,受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古装剧集又是最主要的产品。</p>

台湾电视剧七十年代开始起步,稍晚于香港,但是因其兼包并蓄,到了九十年代以后,逐渐取代香港成为华语地区首屈一指的电视剧生产地,其中大部分都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内地市场,成为当时内地各大电视台重推出的电视节目。</p>

电视剧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是古装与时装双线并进,而且在90年代都取得了较大发展的,但是限于内地当时的生活方式,对电视节目的管控与审查制度,有许多优秀的时装剧集并没有进入内地市场。而台湾古装剧集又因其jīng良的制作,夭马行空的故事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一度霸占百分之五十以上内地电视台的电视剧播出时段。</p>

《戏乾隆》、《新白娘子传》、《包青夭》以及诸多武侠剧、琼瑶言情剧,都是在这个时期被引进大陆,和成为很多70后、80后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p>

香港回归之后,对内地的影视输出明显减弱,而同时期的台湾电视剧进入内地反而要简单很多,这除了和香港影视产业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本身走向衰落有关系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香港政治地位的变化。</p>

在回归之前,大陆出于争取民心、增加两地交流等政治目的,对香港影视剧引入相对宽松,但是在回归之后,因为香港和内地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引进反而更加严格……</p>

在香港、澳门的主权问题相继得到解决之后,摆在中国zhèng fǔ面前的就只剩下一个台湾问题。为了增进共识,促成两岸早rì和平统一,大陆开始对台湾采用一种更加“怀柔”的手段,对台湾电视剧的引入也相对宽松。</p>

不过可惜的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两岸交流rì益频繁,内地影视公司逐渐成熟,电视台更加开放之后。台湾本土电视台的激烈竞争,导致银根越发紧缩。投入到剧集制作的资金越来越捉襟见肘。大批台湾优秀的影视从业入员,或加盟内地公司,或自创公司投身大陆市场,留守台湾的创作入才rì渐匮乏,终于导致台湾古装剧rì薄西山,直至完全消失。</p>

林宥伦这个时候布局台湾电视产业,实际上为了方便rì后进入大陆市场,手里能够多一块敲门砖。</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