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大快意(1 / 2)
一 自洛阳宫出,越国南皇城,便能见到水流平缓的洛水。旧(www.hao8.net)年的砖混桥,早就被改成了两道巨大的石拱桥,能够轻易地让御輦通过,左右并排八列马队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在洛水的中央,设有两道水泥作业而成的桥墩,桥墩四周有水植,却都不高,藏匿不了人。
桥上,李世民一身明黄服,干净利落的模样,颇有年轻时的锐气。如何也让人看不出来,这是一个“奔五”的中年男子。
“康德。”
“奴婢在。”
“朕闻市井间,对‘北衙禁军’多有抱怨,你怎么看?”
作为从洛阳宫发迹起家的阴阳人死太监,康德通过跟随史大忠的努力学习,终于学会了揣摩圣心。于是他立刻摆出一副毅然决然的模样:“奴婢愚钝,不过奴婢亦曾听闻‘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
这里的“圣人”,指的是帝王。
严格地说,这是法家能够纵横天下的根基所在,所有的一切,所有的法度法制,都是围绕着“君王”来运作。
因为对法家而言,不存在什么统治阶级,只有统治者,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的王,他们的君主。
“你能知道‘韩非子’,可见用心了。”
李世民很是满意,点头微笑,看着滚滚洛水,“市井之人,懂个甚么?至于五姓七望,便是懂了,却又处处算计,当真是小肚鸡肠。朕之功业,岂是尔等能阻的?”
听到这里,康德只能低头应声,却不敢再应答什么。
而此时,上东门教业坊内一所乱糟糟的衙署中,精瘦的崔慎稍稍地舞了一会儿剑,然后擦拭了一下汗水,问亲随:“今日版面,可校准了?”
“回大令,已妥帖了。”
“记住,不及其余,只言博陵崔氏子嗣承业不公。朝廷三令五申,家业遗产,由诸子平分,不分嫡庶远近好恶。而崔氏明知故犯,乃是视朝廷法度为草履,可谓大不敬!博陵崔氏,本该以身作则为士族榜样,却做出这等触犯国法之事,寻常人家若是效仿,岂非天下大乱?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痛心疾首的崔慎让幕僚亲随们都是额头上冒汗,也不怪他们,实在是没见过这样的人啊。
对别人狠的见识过,可对自己家族这么狠的,除了当今皇室,真没见过还有博陵崔氏出身的原胡苏县令崔慎。
为什么一个优秀的士大夫,最终会变成这个德性?
很多人觉得,这或许跟多年以前崔慎认识了张德有关系……
《洛阳日报》发行量其实是有限的,虽然对皇帝来说,维持一个发行量五千份的报纸,根本不算什么。但报纸作为纯亏损的玩意儿,在这个时代,还需要一点点时间来沉淀。
不过在洛阳城中,《洛阳日报》作为官方钦定的报纸,自然是有其特殊派送渠道的。
跟随皇帝东迁的政府职能部门,总归是要消化这些报纸。而职能部门的官僚们,自然也有这个现实需求,来通过新的渠道,了解上头的意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