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2章 第1482 杂论2(2 / 2)

加入书签

因为在当年追随刘备一路颠沛流离的老臣子当中,也只有赵云一个人的地位能够与诸葛亮相抗衡。

不管自己有多么信任诸葛亮,作为以为君主,儿子还不到十八岁,刘备极有可能已经感到了诸葛亮对于新君的威胁,他自知自己年龄大了,而刘禅的年纪还小,身边就需要一个绝对的亲信坐镇成都城,以防止有人在自己驾崩之后,有不臣之心。

那么,刘备屡屡压制赵云的地位,也就不难理解了。

于是乎,这样一个有可能如同张颌那样,逐渐成长为当世名将的将领,被活生生地给埋没了。

以至于到最后,赵云病故之后,在朝廷争论赵云的‘谥号’的时候,也同样是诸葛亮的徒弟姜维一言定论,给了赵云一个‘顺平’的谥号。

不论是在世时的,还是已经病故的,君主赐给大臣谥号,自然是非常荣耀的一件事,但是,谥号所用字也同样可以看出,一个君主,或者朝廷对待这个大臣一生的评价。

赵云的一生,虽然并不像关羽张飞,亦或者简雍那样,从始至终都在为刘备效忠的,但是,毫不夸张的说,赵云真得是为了刘备和刘禅两位君主,几次三番出生入死。

不说刘备,就说刘禅。

刘禅小时候只经历过两次极大的风险,全都是赵云出面才将之化解掉了,这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可是,姜维却仅仅用‘顺平’二字来评价赵云的一身,足可见,赵云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相对立的。

只不过,赵云的目的仅仅只是防止诸葛亮像王莽或者曹丕那样,篡夺刘禅的皇位,仅此而已,其他的,不管诸葛亮做什么,赵云都不会反对。

当然了,不管姜维,蜀汉朝廷,或者刘禅本人心中对赵云究竟是何评价,在后世,赵云是三国时期,几乎所有喜欢三国的人,都非常敬仰的人,而这一点,不正是世人对于赵云一生所作出的功绩最好的褒奖吗?

至于‘顺平’这类的评价,想一想姜维的最终结局。

呵呵!

后人都说,蜀汉是亡于以谯周为首的益州世家集团的自私,是亡于刘禅的无能,其实,不然。

一切的根源都在刘备和诸葛亮的身上。

是刘备选择了诸葛亮,而诸葛亮选择了姜维和他的儿子诸葛瞻。

若不是姜维托大,将散布在秦岭各个关口的兵力收缩在汉乐二城,若是按照之前王平守卫汉中郡的方略继续坚守各个关口的话,钟会根本就不可能攻下汉中郡。

汉中郡若是不失的话,邓艾根本就不敢从阴平古道直接进攻成都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