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八章 诗剑风流,岳父进京(2 / 2)

加入书签

汪孚林心里纳闷,但还是赶紧合上了盖子,又吧嗒扣上了铜锁。尽管如此,眼尖的汪无竞还是看到了,他立刻站起身来,上前小声解释道:“应该是父亲昨晚收拾过后,因为得到了蓟镇那边戚大帅的信心中高兴,就忘记锁了。父亲一次喝醉了酒时提过,匣子里头那把剑,是父亲当年在福建时,戚大帅找名匠铸成两把宝剑,请父亲作诗铭之。后来因为共事日久,又见倭寇肆虐,福建满目疮痍,戚大帅便送了父亲其中一把,约定一同佩戴。”

尽管早就知道戚继光和汪道昆相交莫逆,往来书信中甚至还有诗词唱和这种文人常干的事,想当初戚继光想着藏私房钱,都是首选歙县,派人来见汪道昆托付,可从汪无竞口中听到这种当年旧事,汪孚林还是有一种奇妙的感觉。然而。汪无竞的话竟是还只说了一半。

“父亲还和戚大帅约定,尽心竭力平息闽中倭乱,不负此剑。后来父亲嘉靖四十五年被人弹劾,从福建巡抚任上被罢官回乡,隆庆二年戚大帅奉命入朝,两人曾经在杭州见了一面。两把剑得以复合。而后戚大帅镇守蓟镇,等到父亲起复后,隆庆六年作为兵部侍郎大阅蓟镇兵马,又和戚大帅合剑于蓟门。父亲说,这两年来兀良哈人常有犯边,因而戚大帅寸步不得离,即便就在京师边上,也不能进京,也不知道下一次相见合剑。要等到什么时候。”

汪孚林看了一眼那显然被常常摩挲,以至于盖子包浆油光水滑的匣子,心中不由得百感交集。他笑着拍了拍汪无竞的肩膀,沉声说道:“交友如此,夫复何求?人人常说诗剑风流,本朝以来,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以后你要是能继承伯父文韬武略。记得也交一个如戚大帅这样的朋友!”

说归这么说,汪孚林心中却不免有些怅惘。武将纵使功劳再大。然则功高则必定盖主,最后总免不了要猛虎入柙,霸王卸甲,能够安然老死就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而文官有武略的,有好下场的更少,甚至会因为战功彪炳而被其他文官视之为异类。频频排挤,甚至连王守仁这样的一代心学大家也不能例外。究其根本,并不是完全因为党争,而是因为战功不比一般的政绩,从君王到朝臣。全都牢牢记着八个字,功高震主,尾大不掉!

说起来,自己还没见过戚继光呢!只见过人家带出来的戚良那些老卒,只见过曾经在其指挥下奋战过的一些浙军旧部,只见过视其为军神甚至发配都希望去蓟辽的那个打行头头钟南风,只见过那些戚继光送给汪道昆的书信,那一手书法让他都有些汗颜,诗词也写得颇为可观。

然而接下来的某一天,当汪孚林根据报信人提供的时间,带着小北准时来到通州张家湾运河码头接人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岳父叶钧耀之外,随行的还有一个他完全没有料到的人,那竟是眇了一目的戚良!这一别就是将近一年,两边契阔了一阵子之后,戚良就笑着说道:“我很久没见过大帅了,既然叶观察到京城上任,我就想着顺路一道走,先见一见汪侍郎,然后就去蓟镇拜见大帅、兄弟们都托我问个好,还带了提早的年礼。”

叶钧耀看着个头已经和自己仿佛的小女婿,那份满意自是不消言语。而听到汪孚林连住处都给自己准备好了,他自是不由分说硬拉了人同上骡车进京。至于戚良,虽说早就习惯了北边入冬后就天寒地冻的气候,可在南边呆的时间长了,也就一同坐在了车里。他固然曾经是戚继光的心腹,但在歙县这么好几年,汪孚林和叶钧耀两边托他办的隐秘事何止十件八件,所以叶钧耀说话一点都没避他。

“据说推荐我的不是别人,正是应天巡抚张佳胤。你也知道,就是因为我在歙县任上打下的基础,歙县这两年夏税秋粮基本上都能收齐。当然,最重要的还有你和程乃轩的义店,每逢收粮时节,粮价往往都能均平,百姓就不用发愁贱卖粮食换成银钱去交赋税,拖欠的固然还有,可相比从前就好多了。这两年义店反哺乡间,修路造桥引渠之类的好事没少做,所以徽州府还算太平。可之前帅嘉谟回来往府衙递交的状子,闹得事情还是很不小……”

叶钧耀为离乡快一年的汪孚林介绍了一下徽州府的某些情况,这才有些踌躇地说:“孚林,我这几年虽说对于地方政务颇为熟悉,但对户部真是两眼一抹黑,回头你陪我见见南明先生……不,汪侍郎,他从前在户部呆过一段时间,至少可以给我几个建议。”

汪道昆从前在户部江西司总共才当了半年的主事……你问他怎么打仗还差不多!

汪孚林暗自嘀咕了一句,脸上却绽放出了笑容:“岳父放心,小婿早就给你备好了一个好帮手!”

一旁的戚良见叶钧耀瞬间喜笑颜开的样子,不禁有些好笑。而小北更是暗中感慨,爹这岳父真是当得太舒坦了,什么事都有女婿想在前头!(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