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孙权的选择(1 / 2)

加入书签

 夜色笼罩之下,皓月的光芒仿佛都被厚厚的云层给遮盖了。</p>

厢房里,油灯下。</p>

孙权跪坐案前,手中一卷书,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这书是来自明国了,上面是撰写的是明国的一些朝政政策。</p>

他最近比较喜欢看这类型的书籍。</p>

明朝廷和汉室不一样,明朝廷有高度的言论自由,同样在的书籍管制方面也没有太过于讲究,他们更加注重一个知识流通。</p>

而且明朝廷境内的学堂众多,学子们常常能高谈阔论,谈论政治,所以很多人会撰写一些随手的手札,把明朝廷的政体给录入其中。</p>

有能力的人还会因此出一些书籍。</p>

随着造纸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在造纸成本上是越来越小,也让纸张被更多的人用得起,以如今的造纸规模而言,淘汰那些木简和竹简,也只是几十年时间就能做得到的事情。</p>

而更随着活字印刷术的越来越先进,让印刷书本的成本也便越来越小了,出书对于很多知名的大儒而言,将会变得更加简单了。</p>

明朝廷从来不限制任何人出书的,在牧景看来,知识传承,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传承不应该被任何事情,任何人所阻拦。</p>

所以江东境内,也流传不少明国流出来的书籍,而孙权最喜欢收藏,他甚至会派遣一些人,专入明境之内,收集这些书籍。</p>

“制度?”</p>

孙权看的这一本书,名为鸿都语录,也就是一些鸿都门学的学子的,在高谈阔论的时候,被人记录下来的一些语录。</p>

这里上面的一些信息,让孙权打开眼界:“明朝廷的制度,明显比汉室更加的好,更加的能治理这天下啊!”</p>

“可惜了,我们江东不能学,若能学之,何愁江东不盛也!”</p>

他发出这样的感概,是他看到了不一样的政体之下,带来的生机勃然。</p>

吴国虽建国。</p>

但是体制还是老的,还是汉室的根底,不过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的。</p>

如果没有对比的情况麾下,他还是认为如今的吴国还是不错了,孙坚打下来了根基,孙策在治政和大局观都非常好,在开疆拓土之上,更是勇猛精进。</p>

然而在又了明朝廷的对比之后,他却不这么看了,明朝廷的政体,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一些希望。</p>

如果可以,他倒是希望能在江东,进行一场如同明朝廷一样的变法改革,但是他心中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事情。</p>

江东的世家豪门的根基更加的深厚可怕,而且孙氏一族也没有牧景那种权势。</p>

牧景最大的不一样,是他麾下的兵马,组建起来的时候,当时是以普通百姓,大部分的农民,黄巾起义的流民,作为根基,而建立起来的。</p>

这些人和世家门阀是截然不同的,绝不会同流合污,所以牧景能稳稳的把持军队,然后才会对那些世家门阀动手。</p>

另外牧景的手段,也不是他能学会的,有需要的时候,能够快刀斩乱麻,但是应该慢下来的时候,他们又能温水煮青蛙。</p>

这种恰到好处,就真的是捏住了世家门阀的底线,让他们带有希望,却又不得不去迎接明朝廷的变法。</p>

即使这样,明朝廷所面对的困境,也是非常大了,自古变法改革,就没有不流血的。</p>

明境之内,尚且如此。</p>

若是江东境内,他只要表现出这点心思,那就立刻会有人推翻他了,再说,他还不是老大,只是老二,人家逼迫之下,甚至能让孙策斩了他。</p>

所以他也只能感概一下,可没有这份底气。</p>

“笃笃笃!!!”</p>

这时候敲门声从外面响起来了。</p>

“进来!”</p>

“殿下,有客人求见,上了拜帖!”</p>

“正经八百的拜访?”孙权看了看拜帖,略显得有些的意外:“他是从正门进来的吗?”</p>

“后门!”</p>

“我就说,他没这么光明正大,让他进来吧!”孙权冷笑了一声。</p>

“是!”</p>

很快一个穿着斗笠的黑衣人,仿佛把自己的身躯融合在的黑暗之中,步伐之间都是轻盈的,即使你感受到他在身边,好像都摸不清楚他的位置。</p>

走进来之后,在油灯的映照之下,才把这道影子折射出来。</p>

“下去吧!”</p>

孙权屏退左右,道:“我书房方圆十米,不许任何人靠近,有违令者,杀无赦!”</p>

“是!”</p>

这些亲卫都是孙权的嫡系,他自小就聪颖,父亲还在的时候,就给予他不少的权力,让他培养自己的嫡系,所以他身边也有一批忠于自己的人。</p>

甚至在吴国朝堂之上,也有不少的支持者。</p>

孙权站起来,走上一步,看着黑影,道:“你们明朝廷的人,也敢这么光明正大的投上拜帖吗?”</p>

来人正是明朝廷的使者。</p>

他见过一次。</p>

但是那一次,谈的不是很愉快,同样他也有自己的坚持,所以不愿意放下身段,甚至不是很理会。</p>

不过随着时局的变化,让他不得不重新建立起来这条线的联系了。</p>

“二王子不是说,下次要见你,得光明正大吗?”黑影放下了斗笠,露出了一张阴鸷而幽冷的脸庞。</p>

大明景武司,右司指挥使,赵信。</p>

一个阉人。</p>

却是大明皇帝牧景最信任的人,同样也是牧景的眼睛和耳朵之一。</p>

“走后门,也算是的光明正大?”</p>

孙权冷笑。</p>

“后门也是门!”赵信微微一笑,那张笑脸,让人有一种的不寒而栗的感觉,即使是站在三步之远的孙权,也打了一个寒颤。</p>

“你还真是有道理啊!”</p>

孙权没有太计较。</p>

他坐下来了,目光幽幽,冷眸之中碧绿色的光芒闪烁,一丝丝的冷意然升起来,覆盖了整个书房。</p>

“我上次说了,你敢来,我敢杀,你就真不怕我伏杀你?”</p>

孙权突然问:“我可是江东吴王的亲弟弟,江东朝堂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同样也是孙氏的子孙,杀你们明狗,那是正义!”</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