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我们又是刺客了(1 / 2)
很多人都会觉得以前的时代比现在好,即使是两千年前的孔圣人也不例外。
当时孔圣人批判当时的时代用了礼崩乐坏这个词,当时音乐是只有通知阶层才能享受的,孔老夫子用这个来指代当时的制度。
虽然是指代,但是当时的乐器还是很多的,而且春秋战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乐器,我们都熟悉的如编钟,当时大规模流行的还有编磬和纽钟,以及在《诗经中》出现过很多的“琴”“瑟”“笙”。而当时小规模使用的乐器就更多了:部分影视偶尔还会出现的如埙、缶、筑、筝、竽、箫、笛等等,还有很多基本只能在历史文献中看到的如鎛、镛、铙、笙钟、颂钟、玉磬、搏拊、龠等等。
当时的时代乐器是非常多的,不过很多现在连会演奏的人都很少有,不得已,方熹自己在国内制作《刺客信条:春秋》的时候只用了少部分的古乐器,像是编钟,箫,笛子,古筝等,还用了部分当时的时代还没诞生的乐器如琵琶、二胡等。
总之,如果比较《刺客》的整体质量,方熹觉得音乐这块还是稍微逊色一些,并不是说不好,而是没有达到方熹自己理想中的那种状态,总结就是华夏的古乐器现在并不流行,鸿翼工作室尽量找了会演奏的人员,但是别说像眼前的洛杉矶爱乐管弦乐团组成团了,组个吹拉弹唱四人组都有点难度。
最终一方面是受限于现实古乐器人才不够,一方面音乐也要考虑到融入时代。
所以刺客游戏中的最终配乐是找了海方大学音乐系的教授融入了部分国乐形成自己的风格。
而今天的这个交响乐团演奏的是方熹一周之前交给他们的刺客的配乐乐谱,一次完全西方乐的演奏。
为了这一次“小型音乐会”,方熹准备了两支短片,均采用默剧的方式,这样能将音乐的特点最大化的表现出来。
台下一众玩家早就已经傻了。
喻家树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小爷我万万没想到,人生中第一次听音乐会居然是在游戏会场站着听的……”
荧幕上首先是一片春秋战国的景色浮光掠影的过去,然后飞鹰视角拔高,目光投降了北方,那边有个帝国正在以不可逆之势徐徐崛起。
视角集中在一个少年身上,观众看着他经历战乱,看着他经历人生中的各种磨难,看着他颠沛流离困顿不堪,看着这一个好好的世界化为焦土。
终于,在观众的见证之下,他穿上了刺客的兜帽,伴随着一声清脆的鹰唳,从城门墙上一跃而下。
第一部短片相对来说比较切合战国时候民众的生活。
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虽然读起来霸气,但是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就是一部血泪史。
所谓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不过是几座血肉磨坊,这些磨坊吞食了老百姓们的安静祥和的生活。
短片中的对于战争的控诉意味很浓厚,所以管弦乐团从操纵起来也得心应手,很容易让玩家们代入了刺客的视角。愤怒,不公,复仇等等意味加持下,复仇开始了。
方熹曾经在读书读《史记》的时候也曾想过,太史公为什么要为刺客们列传?
因为刺客是一种精神的化身,他们扶弱拯危,置生死于度外。太史公更赞扬的是刺客们的“士为知己者死”的这种侠义精神。
“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这是太史公对历史上刺客们的赞扬。
也就是说,刺客是无拘无束,只随着自己本心生活的一群人,这也是刺客的魅力所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