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山坳坳里的苏家村(1 / 2)
金秋十月,稻浪金黄,山坳坳里的苏家村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带着草帽搭着毛巾的妇女在田里挥舞着镰刀,手脚利落,唰唰唰的功夫,一捆稻子就被割好、捆好。
赤着脚的娃抬着中午就煮好并且在山泉里泡的透心凉的稀粥万分艰难的往田埂边走来,一不留神就崴了一脚。粥洒在手上,嬉笑间很自然的用嘴吮干净。继续跨过一垅一垅的田埂。
黝黑的汉子,牵绳套在肩膀上,手臂肌肉奋起,腮帮绷得紧紧的,在打着号子的帮手下,将装满粮的板车拉过七拱八凹的土路,拖往晒谷场。
晒谷场里年迈的老人正将稻谷摊的薄薄的。好使得稻子尽快干透。秋收抢的就是时间,老天就是娃娃的脸,上一秒晴天,下一秒下雨。稻子若是淋了雨,再一捂,很快就发芽了。这一年可就白干了。
苏家村在半山腰,都是梯田。山路漫漫,只能靠人工或者小马将晒干的稻子弄到路边。然后找山脚下的拖拉机来拖。
苏安国躺在拖拉机上随着颠簸哼着曲,身下是今年刚打好的稻子,满满一车,晒的滚热的稻谷熨帖的其背部异常舒服。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等卖完稻子就有钱了,明天小妹回来,正好给她置办两件体面的衣服。出门在外,不比他们在家,破洞补丁的都能凑合。再说了又是一水灵的大姑娘,哪有不爱美的。
想到闺女苏小妹,苏安国哼的更起劲了,他闺女可是这苏家村头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大专生。苏家村地处偏僻,祖祖辈辈土里刨食。90年扫盲风飘到了苏家村,来了支教老师办学,奈何没人去。谁也不信多识两个字就能吃上肉。最后村支书挨家挨户上门动员外加支教老师描绘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多精彩。这才有了几家条件好点的送了孩子去上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