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下棋据点(14)(1 / 2)

加入书签

 仙知于明和元年出生在武藏国,他是在别派升为七段的阪口仙德的儿子,作为六世仙哲的养子被收进安井家。

仙知以强腕华丽的棋风为后人所知晓,木谷九段最爱他的棋艺,其力量可想而知。

他的把兵力集中在中腹,轻地重势的手法,使人仿佛联想起昭和初期的“新布局”时代。

十四世本因坊秀和评论道:“说起当代华美的棋艺,无人能出七世仙知之右。”

这的确不假。仙知的劲敌本因坊烈元,最终还是未能把仙知打败。

我们很想多谈一些关于元丈和知得的事,然而有点走题。

希望读者知道,他们俩人是德川围棋史上水平最高、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元丈于安永4年1775年降生在江户一位武士家庭,知得比他小一岁,是伊豆三岛渔夫的儿子。

他们相继由嗣子成长为掌门人,一生共对弈了77盘棋,其中元丈胜33盘,知得胜38盘,另有4盘和棋以及2盘没有下完。

知得虽然多赢了5盘,但由于对局规定使他多数情况执黑,可说完全在伯仲之间。

他们不是五段或六段等级的伯仲,而是最强的一对选手。

本因坊丈和详细地研究了其中主要的30盘棋,感叹道:“双方没有一步棋走得有问题,其中有七盘完全是名人之佳作。”

他们如此尽力相战,但这只是在棋盘上而已。

一旦下完棋,在生活中犹如鱼水之情,因而元丈、知得所弈之棋不是“宿怨比赛”的素材。

武士与渔夫出身门第截然不同,反而使他俩很投缘吧。同样具有名人的资质,但谁也没有要当棋所的野心。

他们准会这样说道:“所谓名人棋所,应当由最擅长棋艺之道、其威望很高以及具有空前神技的人士来担任。另外有一人同样具备相当实力,要升级就必然会引起争棋纠纷,这不符合人之美德。硬要当名人是放肆的举动,只会玷污棋所的圣誉。”

假如元丈市侩一些,便会以年长一岁为借口,这样同知得商量:“先把棋所让给我,等过几年再跟你交替如何”

知得如果也是凡人,就会高兴地接受这个要求,并愉快地当自己的名人吧。

俩人都有旁人无可非议的棋力,即便那样也不会有人发牢骚的。

“名人不是虚构出来的,而是当某人具备这种资格,并通过大家推荐而自然地产生。”

这是他们共同的思想。如果出生年代各异,他俩无疑都会得到名人地位。

然而,假如谁说:“可惜他们出生在同一时代,没有得到名人心里真不是滋味。”

九泉之下的元丈和知得听到,便会微笑作答:“不要说蠢话正是生在同一时代,我们才能弈出那么多高质量的棋”

17、怪杰进京

文政3年1820年11月,两个男人拜访本因坊家,要求与掌门人元丈见面。这里开始进入本题。

一位是衣襟褴褛的武士,另一人是身穿羽织正装的市民,但看上去就象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显得很不合体,长相就跟便装的袖口似的。

武士被带进房间,他郑重地自报了姓名,然后介绍同伴道:

“这位名叫米藏,住在过内的淡路岛上。虽然他是外行,但棋很不错,藩主阿波守听说后。便要带他在出巡时作个伴。阿波守想请本因坊先生鉴定一下他到底有多少水平,不知可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