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冲击3段(17)(1 / 2)

加入书签

 郭广辉走得很简单,就是三路托。

李铁如却没信心了,不愿意走简单扳,对方退,那个双方简明的定式;而是选择了三路横顶,这是变化非常复杂的、著名的雪崩定式。

雪崩定式又分为“大雪崩”、“小雪崩”两种,后者相对简单一点。

大雪崩定式是与妖刀定式,大斜定式并成为三大难解定式的著名定式。

最早由日本业余棋手以疑问形式提出,后由当时的日本棋院理事长长谷川章研究后首次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正式比赛中下出。由观战记者三堀将命名。

之后由吴清源提出内拐变化以后,花样翻新变化层出不穷。

大雪崩定式的演化经过了将近一百年的历程,变化的脉络相对较为清晰,其变革的主线首先是贴目,随着帖目的增大,执黑一方往往会不满足于过去的定式而转而追求更高的效率。

其次的主线是棋界风气的转变,早期的雪崩定式都是由东瀛棋手提出并深入研究的,之后吴清源提出的内拐为雪崩的变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韩国围棋剽悍的作战风格极大地影响了棋界,韩国定式偏向激烈紧凑的风格很大地影响了雪崩定式之后的变迁。

小林光一曾在他的著作不用定式取胜法中开宗明义的说,“定式是一种体系。这种体系是根据严密的理论一手一手积累起来的。据说有两万余种,在盘面的各个位置,形成暂时告一段落的型。有时也会产生新型,这就是新定式的诞生。新定式一旦产生就会被原封不动的纳入定式的体系中,就是说,是为定式而存在不是为实战而存在的。这样的处置在实战中自然是没有价值的。盲目相信定式,只会招致失败,影响胜率。”

其实,低等级业余棋手,基于能力不强、努力也不是太够;研究复杂定式不那么透彻,实在是难免的。

不能说李铁如没有下功夫研究,不过他研究的深度就不怎么样了。

如果是与普通的不入流棋手或者三流棋手们比,还算比较用功;与心无旁骛的郭广辉比,投入程度、刻苦程度就都差多了。而对大雪崩定式的研究,当然同样是人家郭广辉功夫更深。

棋局仅进行二三十手时,局部定式告一段落;李铁如应对不善,白棋只是吃掉了黑棋三子,外面被黑棋严严实实地彻底包封住了。

这结果,当然是白棋大亏;他只是得到了十目实空而已。

对方外围势力配合太好,全局发展潜力极大,黑棋看起来非常生动。

唯一可以安慰的在于,白棋能够得到先手,抢占其他大场。

然而,局面已经是黑棋优势;这一点双方已经“达成”了共识。

郭广辉松了一口气,终于又可以偏头,去看俩“邻居”的战斗了。

他还得盼望,棋力大进的赵哲小弟,能够帮他阻挡王志刚一次呢。

话说这大黑钢,今年也不知道是不是吃了炸药,火爆得不像话,竟然谁也拦不住他

赵哲这几年进步飞快,已经是承德市进步最快的棋手之一了;另一个当然是张伟。

后来人们知道,俩人都是九五年前后才学会下围棋,比“大部队”棋龄短十年左右。

仅仅几年,他们就都迅速攀升,双双跻身于承德市二流棋手行列。

而且,他们都是那种“前途远大”的棋手,任谁也知道,他们的还有很多潜力可挖掘。

不过如今的赵哲、张伟,只是具有二流棋手的水平;其深厚潜力只能留待日后发挥作用,现在还不能派上用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