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出访钢厂(6)(1 / 2)

加入书签

 各类风险凸显:

1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基本是三分之一明亏、三分之一暗亏、三分之一盈利;当时国企对经济增长、利润和就业的贡献大幅下降。

国有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79年的785降至1997年的265;在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从1978年的72降至1996年的344;19941996年国有工业企业利润占比从505降至293,在一些竞争性行业甚至出现了全面亏损。

与国有经济的困境相反,非国有经济集体、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等快速成长,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1996年非国有经济在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中占比为715,占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的比重为656。

2产能过剩严重,陷入通缩债务循环,显性和隐性失业率上升。

3银行不良资产比率过高,已技术破产,金融风险加剧。

由于产权约束、公司治理不到位,加上经济过热、金融秩序混乱、行政干预、国企亏损等因素,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剧增,不良资产率甚至高于危机国家。

根据当时较低的会计标准,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为30左右,已经技术上破产。

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比率更高,有些地方和部门擅自设立大量非法金融机构,股票、期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大量存在。随着1997年整顿金融秩序,银行收紧信贷,进一步恶化经济形势和通缩风险。

上面那些资料说明,中国股市在九十年代,还依然很不规范;改革开放基本正常很成功,经济发展十分迅猛;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非常多。

明显的,股市这个新生事物,发展就不是很顺利。

具体而言,对全局影响可能并不大,对绝大多数散户股民而言,差不多就是灾难。

绝大多数散户并不能如同柴哥那样,购买大量相关的金融财经报刊杂志去研究,而且对经济大形势、股票与企业基本面等重要信息有相当了解;他们基本都是“赶时髦”,看其他人都在用闲钱买股票赚钱,于是就也跟风而上。

其实,大多数人并不能真正挣钱;实际上,最后大多数人都在赔钱。

柴哥本身见识不凡,掌握的信息量又远胜,他在这方面挣了二十多万元;有可能有运气因素,不过相比之下,他的成功可能性本来就远大于他人。

张春华怕冷落李铁如,就问他想什么呢,为什么不上去唱唱

李铁如还在回忆那盘棋,摇摇头叹道,不行了,下棋都下不动了;没心思唱歌。

张春华气乐了,你又没有七老八十,怎么就说得这么老气横秋的

他只以为李铁如是因为输得多,感觉没面子才如此,也没有特别在意;自己上去“抢麦”去了。

其实李铁如本应该打听打听那位奇特的姓白的棋友,昏昏沉沉之间,也忘记了。

没有不散的宴席,晚上八点多,柴哥代表双桥各位告辞;钢厂众人送出来,热情地邀请,有空常来玩。

回去后,李铁如除了要有二三小时在家帮忙哄孩子,之外就是继续抽时间去网吧下围棋。

但他不敢玩很长时间,担心岳母在家里太劳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