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老孟折戟(8)(1 / 2)

加入书签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相对于其它学科,哲学是讲“大道理”的学问。

于是,按照“小道理”服从“中道理”,“中道理”服从“大道理”的推论,哲学应该是一切科学的科学,许多人的确按照这个思路,把哲学看作是所有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这些都是理论上的推论,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这基本上是20世纪以前传统哲学的观点,20世纪以后的哲学家们早已经不这样看待哲学了。

例如,我们把辩证法看作是宇宙万物普遍的规律和法则,也是我们论证说理的工具,然而却经常会听到人们嘲笑辩证法是“变戏法”。

由于我们的误解和教条化,使得这同一套方法,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甚至对于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的事物,都可以说得通,都能够言之有理。

显然,正如世界上不存在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样,也没有总是有理的道理。

如果真有这样的道理,它一定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我们更倾向于把哲学看作是“分析”道理的学问。

关于哲学的成见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还是让我们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问一问:什么是哲学

什么是哲学

本来,一门学科“是什么”即它的概念或定义乃是这门学科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然而恰恰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哲学家们至今尚未有定论。

通常数学家们或者物理学家们不会在诸如“数学是什么”或者“物理学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上纠缠不休,哲学家们就不同了,恐怕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哲学的定义。

为了避免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陷入哲学家们的争论因而迷失方向,我们先来看一看哲学这个概念的来源,或许对问题的解决有一些帮助。

我们随便翻开一本词典就会看到,哲学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hiophia,由phios和phia组合而成,意思是“爱智慧”。一般说来,举凡知道哲学的人都知道这个意思。

然而,在这个人人皆知的词源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却并不是人人都了解的了。

为什么哲学通常被看作是“智慧”的同义语,而其本义却不是“智慧””而是“爱智慧”呢

因为“智慧”之为“智慧”并不是“小聪明”,也不是一般所说的“明智”,它指的是宇宙自然之最深邃最根本的奥秘,标志的是一个至高无上、永恒无限的理想境界。

所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才会说,智慧这个词太大了,它只适合神而不适合人,我们人只能爱智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