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狂士登顶(64)(1 / 2)

加入书签

 2、围棋易学难深。

现在的棋童,如果遇到好的启蒙老师,6——8个课时,就会在棋盘上摆弄了,有的棋社,学了20、30小时,就让孩子去升级了。

但真正要学有所成,要掌握围棋的真谛,启悟人生,需花很大的功夫。

我们都知道国际象棋是一项高深的智力游戏,但是,计算机“深蓝”已经在前几年就战胜了顶级的国际大师。

因为按照象棋的规则,只要输入电脑的棋局足够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足够快,它就能“战胜”人脑。

但能够要战胜一个业余5段的计算机及其程序,至今仍未问世。

为什么?在围棋的棋盘上,有361个交叉点,第一手棋的落点,对计算机而言,是361个阶乘的计算,而第6手棋的落点,是355个阶乘的计算。

有如此浩繁的变化,所以古往今来棋局无数,但要找出两盘一模一样的棋局,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概率极微。

目前,在围棋的死活题上,电脑已经显示出它的长处,但那是在局部的战斗。

人面对棋盘,既有精确的计算,也有运用模糊逻辑的能力,模糊逻辑有点类似于“棋感”。

下棋中常常要“弃子”、“脱先”,凭什么弃、走哪布先,是计算、经验、棋感和对对手棋路判断的综合结果。

3、围棋是一项“残酷”的运动。

围棋没有和棋,每一局必须分出胜负,这在棋类中是不多的。

一盘棋有361个子,最小的输赢在半目之间,也就是说,在1444个半目中,最后的胜负可能来自于1444分之一的机会。这既是对棋手计算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意志力的考验,盘面落后时,要设法一步一步扳回来。

在象棋和国际象棋中,后走、后手、弱势时可以设法兑子求和,但黑白世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没有和棋的侥幸、没有求和的策略。

一着不慎可以满盘皆输,即使收官阶段,已经胜利在望,却也可能因为对三分之一目的极微弱的效率计算失误而憾败。

变化无穷,所以其乐无穷;极其“残酷”,所以有“裂衣扣”、“喷鼻血”的悲剧!

(补充一下,在“三劫循环”的情况下,围棋是有和棋的。但是,如不是刻意所为,“三劫循环”出现的概率只有数十万分之一。20多年前,有两个围棋队比赛,最后一轮出现了“三劫循环”,此时,两队教练正在握手称庆,其中猫腻由此可知)

4、围棋有极大包容和哲学意味。

这个题目看起来很深很玄,其实很浅显。

象棋包容着东方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

你们看,棋盘摊开来,将、相、士、车、马、炮,一字列开,各就各位。等级森严,责任明确。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得越矩。

对电脑而言,每一个子的子力即子的力量系数已经确定,且每一个子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规则)都已经是确定了的,勇敢的小卒,过河之后有所奖励,不过可以横行而已。

而地位低下的通常作为交易的筹码,所谓丢卒保车,有时马、炮也不能幸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