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新颖昵称(24)(1 / 2)

加入书签

 分析原因如下:

马谡先到的街亭,有条件抢先占领险要地点,修建工事,积极防御。只要防好了,对手是很难攻破的。

但是马谡没有这样做。

这一带共有略阳、街亭、陇坻三个据点,只有略阳、陇坻这前后两个据点是天然屏障,最有利于防守。

而街亭没有城,只有山,前不挨村,后不着店。很不利于防守。

从来没有人规定战争的地点应该在哪里,而是两军在哪里发生冲突就在哪里交战。

(先来的)马谡把部队驻扎在哪里,(后到的)魏军就只能在哪里和他发生冲突。

马谡把部队驻扎在街亭山上,副将王平说:“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则蜀军不战自溃。”

马谡不听,反说:“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丞相也得请教于我,而你王平连字也不识,又何知兵法”

又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布于山上,使他们绝无反顾,这正是致胜之秘诀。”

王平再三劝阻:“如此布兵危险。”

马谡火冒三丈,将兵分了少许给王平自领,他自己固执地将大军布于山上。这种布局绝对错误。

前后都可以守,惟独中间的街亭不宜守,大家都知道,马谡也应该知道。

为什么不选最好的?偏要选最坏的街亭?

因为马谡的指导思想是主战(立功心切),街亭最空旷,从“战”的角度看是最好的,最利于厮杀。

马谡的心思很容易猜准:

1、不选择狭窄险要的防守地段,而选择了空旷的便于作战的地段,说明他是想战。

2、“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从战的角度看,这的确是非常占优的。他把部队拉到山上,不是想从上往下冲杀,还想干什么?!也说明他是想战。

3、“置死地而后生”,将自己置于没有防守余地的位置上,迫使自己死战,这也说明他是想战。

所以,从马谡一系列的行为可以确认他是想战。

没有人规定马谡一定要把队伍驻扎在街亭。他到这里来的战略是守,而他想战。这就错了。

可以预见的结果是:

1、战的结果是胜负不确定。可能胜,也可能败。只有在胜的情况下,才可以守住,而一旦失败,就守不住了。

2、守的结果是很容易守住。即使不消灭敌人,敌人也很难攻破。

在战和守两个选择中,“战”达到目的的最大概率是50%。“守”达到目的的最小概率是80%。“战”的最小风险是50%,“守”的最大风险是20%。

所以,在“当前条件”下,选择守比较占优。

马谡没有选最好结果的一种方案,这就不是优选策略。他的兵法就会失效。

张郃一来,就把他包围了,切断水源,纵火烧山。

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置死地而后生的奇迹没有出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