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新颖昵称(35)(1 / 2)

加入书签

 这可能是黄易小说人物最大的特点。

我们从中不难看出玄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的痕迹和魏晋时期人物品藻观念对作者的影响。

三)新的境界

玄学对自然、人生、艺术的态度,往往表现出一种形而上的追求。

他们往往倾向于突破有限的物象,追求一种玄妙、玄远的境界。

而玄学追求这种境界,是为了感受和领悟宇宙、历史、人生的本体和生命——道。

应此,玄学的视野内,自然、艺术、人生无处不有美,而每一处的美都可借以观至道、通玄冥。细观黄易的小说,他一直在有意识的将玄学的追求与理念融入小说中,力图创造玄幻的境界。

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首推《破碎虚空》。

在此书中,景物、建筑乃至决斗,黄易都赋之以玄奇的色彩,缔造出超出现实的梦境。

试看关于“战神殿”的几段描写:

“千层石阶,在传鹰这等高手脚下转瞬即逝,他站在巨殿进口之前,大门洞开,巨殿实在巨大,望进去便如管中窥豹,无边无际。进口处有一石刻题匾,刻着“战神殿”三个大字,每个字均有丈许大小。

传鹰步入殿内,连他这样胆大妄为的人,脚步也不觉战战兢兢,突然间头皮发麻,几乎停止了呼吸。

他现在置身巨殿之内,同时被巨殿内极广极高的空间彻底震慑。

就像一个小人国的人,在一时错失之下,来到了巨人建的大殿之内。

巨殿的前端和左右两旁的殿壁,离他至少有四十丈的距离,自己便像蝼蚁那般渺小。

在正对入口的巨壁上,由上至下凿刻了一行大篆,从殿顶直排而下,首尾相隔最少有三十丈外,每字丈许见方,书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传鹰心神震动,不自觉地跪了下来,眼睛充溢泪水,他活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受到这样的震撼和感动。”

老子有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乎。……”

黄易笔下的迷宫,泯灭了时间,空旷浩淼宛然可见,以惊人的视觉效果直击心灵,使读者同传鹰一样受到巨大的震撼和感动,似乎对老子的本意若有所悟。

记得王弼说:“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周易略例/明象章》)

黄易以“战神殿”为老子注,可谓得其神髓。

又如传鹰与八师巴一战,将武学的争斗完全摒弃,纯写精神的经验与心灵的感受:

“思想的领域是那样无边无际,在刹那间可以超越亿万里外感应到不同时空、不同层次的奇异事物,……就在那时间,他感应到巴师八,也感应到自己,自己便是巴师八,巴师八便是自己,是最小的一点,也是最大的一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