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北京棋手(14)(1 / 2)

加入书签

 下午,大家酒足饭饱回到茶楼,老孟主动拉李铁如下棋。

如果张伟在这里,小吴他们可能会怂恿张伟上阵;现在只能忙着聚伙打扑克。

总是下棋,小吴和小何这样的聪明人也嫌累。

棋局一如既往,老孟开局不久,通过一处比较大的战役简单就占据了上风。

关于大局把握和控制、灵活机动、(局限于前半盘)阅读比赛等方面,李铁如比老孟差很多,比小吴与小何也差一些;所以很快就落后,绝非偶然。

但小吴夸奖李铁如,说他的棋很有韧性,很难一下子打垮,这话是实事求是的评价。

面对小吴和小何,他前面可能会吃些亏,肯定不至于一下子就无法收场;对老孟,往往吃亏就会更大。

李铁如羡慕他们二人,实际上更多的在于天赋;那些是人家天然就擅长的,不完全属于下围棋的范畴。

说来有趣,他与小何一口气较量了十几盘棋,小何虽然胜得很多,却也仿佛认可了对方实力;会不会是因为他与小吴、张伟的成绩也都还不错呢?

小何几乎没赢过张伟,怕是有可能会羡慕李铁如。

截至目前,李铁如与张伟已经鏖战百八十局了,略处下风;茶楼范围内,几乎没有人能与他比。

小吴与张伟下,战绩也很好;但他们交手相对少多了。

有一次,小何忽然问李铁如,你觉得,自己适合下围棋吗?

当时李铁如感觉,小何没有别的意思,至少是没有恶意。

实际上,这话颇为唐突、冒昧。

应该是小何这是觉得双方关系已经很不错了,才这么不见外。

李铁如想了想回答,没有其他更适合我的项目了,再有也只是打桥牌。

小何感到很好笑,他是希望李铁如回答,天赋怎么样,是否有必要如此执迷下围棋。

说起天赋,其实那本来应该是考量职业棋手或者至不济也是衡量准职业棋手的硬件;拷问纯粹的业余棋手,太大材小用也太残酷。

有人创作了下面一小段,题为“棋迷的梦想”,以为自嘲:

围棋是中国的不逊于四大发明的发明,几千年来出来多少的高手,同样最多的还是棋迷。作为一个棋迷,既没有下棋的天赋,更没有刻苦训练的时间。

充其量就是混个业余高手而已。

把棋迷的梦想归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学棋时自信满满,总是想着自己能成为超一流棋手,打遍天下无敌手,此为第一阶段。

待到懂得了规则,碰了一头苞后想着自己能成为超一流棋手的同学朋友,此为第二阶段。

等到周围一个高手也没有,就开始幻想成为超一流棋手的父母。此为第三阶段。

慢慢的年纪大了,一切都定型了,就想着成为棋院看门的也行啊。此为第四阶段。

这一段适合棋力更低的棋迷群体,比如说那些大批的,棋力完全达不到业余段位的棋友们;这些棋友们,甚至往往只是曾经参加过一二次比赛,而后就不愿意再参加了。但是,他们的数量大得多......

而小何要说的与李铁如所表达的,是南辕北辙的两回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