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481(2 / 2)

加入书签

年轻的男性,基本外出了,留下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p>

村里面真的叫一盘散沙。</p>

用杨阳的话说:</p>

“30岁以下的党员只有一个,就是我”。</p>

她找村主任还有妇女主任,每天在一起琢磨,如何“脱贫”。</p>

最后,研究的结果就是:</p>

先得凝聚人心,要带着大家一起干事儿,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p>

杨阳带几位村带头人,统一调整帮扶责任人,每人有了自己帮扶的第一户贫困户。</p>

杨阳帮的是一位孤寡老人王英。</p>

她是一位73岁的老奶奶,满头白发,耳朵失聪,患有眩晕症、还有严重的胃病。</p>

每次杨阳入户看望她的时候,王英老奶奶都拖着严重“地方病”双腿,还要对杨阳远接逢迎,非常热情地握住她的手,通常都是以“喊”的形式和杨阳唠唠家长里短。</p>

就在要换季节的时候,杨阳给她拿了200元钱帮助她更换了新炉灶,拿出新做的一套衣服。</p>

她“喊”着告诉杨阳:</p>

“你们什么都帮我想着,我不用总往集镇上跑,腿这阵子真不怎么疼了。”</p>

杨阳听了,让她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和感动。</p>

回到自己那间小小的宿舍,走到桌前,拿起一个白色的本子。</p>

本子封面上醒目的写了三个大字:</p>

“温暖手册”</p>

打开本子,杨阳想了想,便开始写着当天的感想:</p>

“工作技能固然重要,良好的心态更是根治的良方,调整好心态,干一行爱一行,不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扛得住责任,想干好一行,自然就轻松了很多。”</p>

本子里,有杨阳从匆匆走出大学校园,一头扎大山深处的每一天遇到的温暖和感动。</p>

也有初进山里,对风景如画的描述。</p>

杨阳说,过去坐在车里只顾欣赏美景,却不知基层的磨炼正悄然开始。</p>

作为一名初来乍到的基层村官,她怀着小小的激动,也开始了基层的“心路历程”。</p>

杨阳记录其中的一件小事,是贫困户张奶奶的家。</p>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贫困户生活拮据,作风简朴。</p>

特别是杨阳,过去在学校里,她没有机会更多地了解他们。</p>

当第一次走近他们是在杨阳刚到单位的第一个月。</p>

站在贫困户家张奶奶家门口的院子里,看到的是打扫干净的泥巴庭院。</p>

还有那些整洁的,悬挂着的旧衣服,让你很难相信,这里住的是一对古稀之年的老夫妇。</p>

看到手足无措的杨阳,老爷爷主动问起她的情况:</p>

“路上不好走吧?多少年不回村了?在城里住时间长了,到这边工作还能习惯吗……”</p>

边说着,他边把木凳递给杨阳,张奶奶则端出半盆还热乎的玉米塞到杨阳的手中……</p>

虽然只是一次平常的见面,似乎是杨阳要代表村里为老人送温暖,可是,此时的杨阳分明感觉,这让她倍感亲切的老人给了自己无比的温暖。</p>

杨阳不再拘谨,问起他们的生活状况,又带领村委会的人,帮他们接通了脱节的水管,调试了电视,打扫了屋子。</p>

这些对年青人来说非常简单,但对年事已高、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说却并不容易。</p>

离开时,老夫妇坚持要将杨阳送到村口。</p>

杨阳回望着他们瘦小的身影,暗暗下决心要多为他们做点实事。</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