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5 形势复杂!(1 / 2)

加入书签

 永乐十七年,大明暂停对了女真的征讨,而在朝鲜那边,李裪继位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现了数次暴乱,李裪对朝鲜的掌控,还没落实到位。</p>

</p>

请归一事遥遥无期。</p>

大明这边很快有朝堂重臣揣摩出了意味:估摸着也是看大明打不下女真了,所以李裪对于请归一事开始动摇。</p>

朝鲜国内所谓的反叛和暴乱,极有可能是李裪自导自演。</p>

也就是说,朝鲜要请归,就必须先打下女真。</p>

这就很蛋疼了。</p>

亦失哈、张辅、徐辉祖这样的黄金组合,在优势兵力下,拥有神机火器,大明儿郎在女真那边死了两万人左右,历时两年了,都还没打女真,哪可能在短时间内拿下。</p>

所以对此,朱棣也很蛋疼。</p>

没办法,只好派使臣去了一趟朝鲜看情况,去的还是内侍黄俨,然而这货到了朝鲜之后,什么消息也没打探到:被李裪严防死守!</p>

最后灰溜溜的回来了。</p>

倒也不算空手。</p>

又带回来二十多个朝鲜贡女,然而咱们的永乐大帝已经五十九岁了,哪消化得了这么多美女,索性就留了两个好看的,其余一般好看的就着人送去金帐汗国,让黄昏处理。</p>

怎么处理?</p>

当然是赏赐给金帐汗国那些听话的万户。</p>

也算是收买人心。</p>

而在永乐十七年的春天,逆天改命了多年的徐皇后,终于还是油尽灯枯了,卧床不起,哪怕是御医用尽手段,徐皇后也是一日比一日削瘦。</p>

到最后饭都吃不下了。</p>

虽然身边有太子妃陪着,徐家四妹和徐妙锦也会每日都去探望,连豆角豆苗有空也会去找大姨,但徐皇后心里依然牵挂着她的至亲:太子在北固城,太孙朱瞻基在金帐汗国,二儿子朱高煦也在金帐汗国。</p>

或许是因为这个缘故,本该油尽灯枯的徐皇后,竟然一直没有咽气。</p>

朱棣踌蹴了很久。</p>

最终还是下了圣旨,让朱瞻基、朱高煦和太子返回应天。</p>

同时,让李谦去金帐汗国监军。</p>

和徐皇后的苟延残喘不同,另外一个明初大人物的逝世来得干脆直接得多:老和尚张定边在过了百岁之后,这位元末明初第一猛将,在永乐十七年的春天的一个普通早晨,被小沙弥发现圆寂了。</p>

建初寺上下,包括如今在建初寺修行的溥洽也觉得惊诧莫名。</p>

昨夜张定边都还精神抖擞。</p>

怎么才一夜的功夫,就圆寂了。</p>

朱棣虽然政事繁忙,又要操心徐皇后的病情,但对于张定边还是仁慈了一把,允许他的尸骸送回故乡,甚至还给他追封了个大明的伯爷——不管你要不要,朕给你了。</p>

然后,又让礼部那边看情况给张定边弄了个谥号。</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