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趋势才是赢利点(2 / 2)

加入书签

比如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建造的一些著名地标建筑,如地王大厦、交易所、深书城,以及泰宁花园、都市名园、云峰花园等商厦和现代化社区,正是在罗湖拆除了这里16个旧村后建设而成的。

苏一帆来的时间有点巧,恰好在孙玉才为了拆迁遭遇到挫折的时候。

前世做过房地产的苏一帆自然知道拆迁是一件挠头事情,牵扯到利益,开发商希望多挣钱,拆迁户希望多得到补充,双方本就是矛盾体。

而拆迁户人数众多,心里各有不同诉求。有些人希望尽快住进新房,诉求还算合理,也有一些人狮子大开口,超出了开发商的底线。

如果开发商处理方式不高明,无疑致使双方走上对抗,形成僵持局面。

后世不缺各种案例,苏一帆甚至耳熟能详,什么城市孤岛,有高速路断崖,只因为有一户人家不拆迁项目便进行不下去,千奇百怪。

在苏一帆看来单纯一户两户人家要求高,或许难度小一些,怕就怕拆迁户心齐,拧成一股绳,尤其是西沟村这种村庄态势,全村人也不过几家大姓,私底下稍微串通一下,开发商真的没辙。

几家开发商无功而返,足以说明问题。

补偿方案有现房补偿以及现金补偿两种,其中有的人家房屋比较多,有可能既要现房补偿也有现金补偿。苏一帆花费一天时间研究了前几家拆迁补偿方案,其中最后一家退出去公司补偿最高,即便这样也难以满足拆迁户要求。

这家公司之所以给出这么高的补偿方案,用意还是在孙玉才身上,前提是不能赔钱。

如果不是孙玉才遇到难题,苏一帆也没必要插手。

也正是因为这块骨头足够硬,才彰显苏一帆的价值,无论如何也要挺身而上。

苏一帆心中核算一下,即便按照最后方案,如果精打细算这家公司也不是没有一点盈利空间。

当然,苏一帆若想满足拆迁户要求,那就必须提高补偿方案,势必造成亏损。

谁都想多赚一点,开发商属于这种心里,拆迁户何尝不是。

挣多挣少看各自定位,苏一帆不期望第一项工程就开始挣大钱,眼光放远一点。

苏一帆知道未来趋势,这才是最大赢利点。

要想在这座城市中立足,离不开孙玉才的支持。

尽管虞家人在自己后面背书,苏一帆初来乍到,孙玉才肯定会有所表示。

但是,孙玉才不会永远付出,这一点苏一帆非常清楚。

所以,苏一帆需要成为孙玉才眼里有用的人。

有一点孙玉才心中非常明白,相对来说苏一帆的资产规模不小,也绝非他一个年轻人独自拥有。

苏一帆只是表面人物,在他身后才是财产真正拥有者。

孙玉才有这种想法一点都不奇怪,这年月不是后世,个人拥有的财产非常有限,能拿出十万都是一笔巨资,更何况千万资产。

想明白了其中环节,孙玉才会让苏一帆吃亏吗?

不过,孙玉才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些资金完全属于苏一帆一人所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