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老林头的震撼(2 / 2)
古代市场经济虽然不发达,但也符合“供需关系定律”。如果不杀牛,牛的数量会增多,超出耕地所需数量,如果不允许杀,白白浪费食物和养牛人的精力。
这时候,肯定是允许杀牛的,只要不是“私杀”就行。
然后,杀的多了,牛的数量又少了,政府又会出台法律强调“不允许私自杀牛”。
《儒林外史》里就有这么一段,范进和张师陆打秋风那段,县令在衙门里请两位吃饭,谈到只能吃羊肉时,县令这样说。
“现今奉旨禁宰耕牛,上司行来牌票甚紧,衙门里都也莫得吃。”
这说明,之前衙门里吃是常事,现在不行了,圣旨不允许杀耕牛。所谓圣旨就是政府调控,以免农耕时,耕牛数量不足对农业造成影响。在唐朝也出现过这种情况,唐玄宗曾发布过《禁屠杀马牛驴诏》。
内容是这样的:“马牛驴皆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先有处分,不令宰杀。如闻比来尚未全断,群牧之内,此弊尤多。自今已后,非祠祭所须,更不得进献马牛驴肉,其王公以下,及今天下诸州、并诸军宴设及监牧,皆不得辄有杀害,仍令州县及监牧、诸军长官,切加禁断,兼委御史随事纠弹。”
唐玄宗为何下诏,因为“不得进献马牛驴肉”,之前进献太多了,之前杀的太多了。这就有一个问题,如果杀牛一直是重罪,何必又在此时专门说明这件事?何故皇帝专门下圣旨不让杀牛?无怪乎是杀牛吃牛现象之前一直存在,现在需要调控的时候了,执政者未雨绸缪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一下而已。
这种由国家出台法律管控耕牛的时候比较少,因为大多数时候,百姓自己就调控了。牛少了,肉就贵了,舍不杀换钱了。肉贵了,吃的人少了,牛的数量慢慢恢复了。
好吧,虽然牛肉贵了,但法律条文还没下来,我就想吃牛肉,我杀一头自己的牛,尝尝,这行不?这里才是重点,你想吃牛肉,想杀牛,可以,重点是“别私杀”。“私杀耕牛”与牛的供需数量无关,无论任何时候,只要“私杀”,重罪妥妥的。
为什么,因为牛的牛筋、牛角、牛皮这三样重要材料。牛筋和牛角是制造“劲弓”的重要材料,牛皮是制作“甲”和“行军帐篷”的重要材料。这三样,特别是前两样,政府一直缺货,如果靠职业养牛来获得这三样,成本又太高。
这些都是题外话了,但也可以看出,农民之所以受重视,正是因为粮食的问题。
这个年代,因为粮食的问题,每到冬天,都会有大量的人饿死。
去年冬天,九河县就饿死了不少人。
苏雪烟还亲眼看到过人家抬棺上山的情景,虽然只是远远地看到。
“你定一定,不要哆嗦,好好的和老爷回答。”管家察言观色,顿时出面说道。
老林头定了定,还吞了吞口水。
庆哥儿回荆州做的事情,他也只知道。
只是他没有负责这方面,而且苏府对此也做了保密,苏府的意思是,在尘埃落定之前,不要被人知道了消息。
一个是,万一失败,也不至于被人笑话。
另外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如果成功了。
这代表了什么?天下会多一到两成的粮食,那会活多少人?
这是一个滔天的功劳,到时候,苏府平步青云,恢复往日的荣光,不,不只是往日的荣光,甚至是更进一步,都是指日可待的。
所以,苏府对自己人,都保持了保密的状态。
这也是为何,老林头今日如此夸张的原因。
老林头不是苏府的主人,他不知道这东西,能给苏府带来如何的荣华。
但老林头知道,以苏府的田地,如果这是真的话,那苏府就有了滔天的富贵。
“能,起码能增产一成半,两成也是有可能的,如果精心此后,两成半也是可以达到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