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权宜之计(2 / 2)

加入书签

他还因此获得了来自于缝纫社的财务支持。

敢情像库房出货进货,辅料往来,工人计件工资什么的,这些日常财务数据统计内容。

宁卫民和裁缝社的需要,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

那既然数据是共通的,见宁卫民又实在太忙。

裁缝社的会计索性在做账目的时候,就帮宁卫民一起做了。

实际上,等于是在义务劳动。

而宁卫民只要偶尔拿点烟酒和进口糖果这样的小礼物做答谢,适当笼络下人心就好了。

其余的什么也不用付出。

这对他来说,当然是件莫大的幸福。

在这个前提下,他每天只要在下班后跑一趟缝纫社,花个把小时对对账就可以了。

如此,才能一直把服装尾货生意维稳在一个良性运转,微妙的平衡状态中。

但话说回来,自己的事儿自己最清楚。

宁卫民心知这种状况也就是个权宜之计,隐患太大。

既不该,也不能长期这么保持下去。

要知道,交由缝纫社替他代为管理这些账目,就等于他放弃了对日常数据的监察,让缝纫社自己给自己打分。

这是完全突破了合理限度的信任。

如今有边大妈替他认真负责的管着缝纫社,财会人员对他的小恩小惠也很满意,这好说。

但时间一长,人心是会变的,到时候该怎么办?

别的不说,为照顾人情,开始了徇私舞弊。

在账目里添点花头,做点手脚,他是根本不会知道的。

哪怕要想黑点他的小钱,也是再容易不过了。

更别说,他的经营数据被别人了解的越多,就越容易暴露出实际的利润。

很难说,当街道方得知这个产业属于他个人的时候,会不会生出什么不快来。

导致彼此的合作关系产生间隙,遭到破坏。

所以归根结底啊,这就是宁卫民最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但也确实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迅速解决的难题。

在这个个体户不受尊重,还没有一个私企合法存活的年代,这是属于被时代勒住喉咙的锁链、

哪怕他肯出钱,求才若渴。

也难以找着一个值得信任和托付的全职管理者,或是一个肯跟着他干的专业会计。

想不这么对付着都不行啊。

坦白来讲,基于这种情况,假如宁卫民手里的其他生意,要也是这个样子的话。

那不用说,他恐怕真的会被贪婪撑破肚皮。

绝对会为自己什么钱都要赚后悔死不可。

更不可能再去运作什么其他的事儿了。

但幸运的是,正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的那样,世上没有两片树叶是一模一样的。

别看同样都是宁卫民为了中饱私囊鼓捣的生意,而且同样得到了宋华桂的允许和扶持。

但旅游工艺品生意是宁卫民光明正大的利用皮尔·卡顿的平台来操作的。

无论管理人员,财会人员,销售人员,不但样样不缺。

这些人还都是宁卫民自己亲手搭建的班底。用起来再得心应手不过了。

所以要是和服装尾货生意相比,就让人省心太多了。

对宁卫民来说,除了货源和进货成本注意保密之外。

已经无需再费一点精力去关注这件事其他方面,只要坐享其成就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