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结彩(2 / 2)

加入书签

这一下子,她很轻易就让自己变得耀眼而体面。

但最重要的是,她在今天故意选择了淡紫色的唇膏,穿了一身长袖的宝蓝色丝绸长裙。

而且对于首饰的选择,也很精简,只佩戴了一条简单的项链而已。

这种刻意低调的色彩和装扮,目的就是想充分表达她并不想抢风头的良苦用心。

这是她最希望宁卫民能体会到的。

然而真的等到来到天坛北路87号之后,宋华桂就感到自己恐怕是白费心思了。

因为宁卫民的语言有真有假,态度毕恭毕敬,但目光却无法掩饰住心里对她的隔阂和疏离。

宁卫民是个好演员,殷勤的跑到外面来迎接她,嘴上还亲切的叫着“大姐”。

但再好的演员也没有办法阻止心灵的窗户展现出的真实情感。

宁卫民表面的客套里对她深深防范的态度,让她明白了自己今天达成初衷目的已经成了一种奢望。

很显然,他们彼此的误会,那远比她个人想象中要严重许多,深刻许多。

绝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得开的。

到底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呢?又是为什么变成这样的呢?

坦白讲,宋华桂也不知道。

但她很后悔没有敏锐的觉察到这种微妙的变化。

以至于未能及时补救,让两个人的关系走到了貌合神离,只剩礼貌敷衍的这一步。

多么让人伤感啊!他们之间曾经是那么默(www.19mh.com)契和相互信任的,甚至是曾经亲如姐弟!

不过,即使如此,也不能说是瞎耽误工夫,她白来了这一趟。

至少宁卫民的办事能力就从没让她失望过。

这次也一样,宁卫民把今天的庆典仪式弄得太像样了。

甚至可以说,彻底刷新了她印象里对于“张灯结彩”四个字的认知。

她所看到的饭庄外面是如何华丽的一种景象啊?

整整两层楼的楼高,几乎满墙都遍(www.biquwu.cn)布着绫罗绸缎。

整整二十四个杏黄色的大绣球端端正正从二层楼的楼顶垂了下来,可谓先声夺人。

同样的,一搂也全都用上了类似的结彩,悬上了长短绸。

所有的明柱更是一律以杏黄绸包裹。

清风徐来,飘飘洒洒,那真是黄得张扬,黄得亮堂。

再配上入口牌匾两侧那两个一人多高的大花篮,和分立两旁身穿月白色大褂儿的两位男知宾。

就这个漂亮啊,这个艳丽啊。

这样的庆典门面,还那真是普通人做梦也梦不出来的排场和大气。

然而带给人最大震撼感的部分,还并不仅仅是这些。

一搂的厨房,和楼顶之上的景象更令人难以想象,惊叹不已。

敢情由于一搂的点心店的外墙,全都是可以一眼看到里面的大玻璃窗。

任何人只要从饭庄的门口走过,都能很容易的看到一搂庞大厨房里,厨师们的工作情景。

宋华桂不免吃惊于里面厨师的数量,身着白衣白褂,头戴厨师帽的人,竟然有三四十位。

至于楼顶上会让人吃惊,主要是因为宁卫民在楼顶四面又立起了三米高的大牌子。

同样是用明黄绸缎铺就,而且还在绷好的绸缎上,居然让人用黑色的行书写了龙飞凤舞的广告语。

正面写的是“8月28日,坛宫?御膳官席隆重开业”,侧面是“天厨上食,宫廷滋味”!

所以宋华桂的眼神根本无法不被吸引,而且看着看着,她就忍不住发出惊叹。

“卫民,你们这场面够可以的啊,还真是让你给弄出了皇家气派来了。瞧这绣球,瞧这彩绸,真美!颜色也好,黄橙橙的,比红的美,不失庄重,且雅而不俗!只是,这很费事吧?得多少人弄啊?而且是不是太费布料了?咱们国内的情况……我就怕有人会说太过靡费啊!”

宋华桂绝对是善意提醒,这点宁卫民领会得很清楚。

不过他却连一点担心都没有,理由充分极了。

“大姐,您过虑了。这不就是结了彩,挂了点绸缎嘛。不瞒您说,虽然看着挺咋呼,可其实真花不了多少的钱。这些东西都是过去干“京彩局”的几位老师傅帮忙扎的,也就一天的工夫就给弄好了,在他们的行里叫‘软彩’,是最勤俭的彩饰方式。真要是靡费的,那得上‘硬彩’,比方说搭个彩亭,立起一个彩牌楼什么的。我弄成这样,最大的开销也就是布料钱,可连人工的费用,都加在一起也没花了两千。要考虑日后这些彩绸绣球还能反复的用,那就更不算什么了。”

“不到两千,你说所有的都算一起吗?不可能……”

宋华桂明显不信,“别的不说,你门口这两个大花篮多少钱?还有那楼顶上的几个大牌子呢?看这尺寸,两千?你能花五千办下来,我都算你有本事。说实在的,我本来还想送你几个花篮呢,可京城我是真找不到买的地方,你这两个到底哪儿买的……”

宁卫民这次是真笑了。

“大姐啊。我谢谢您了,可您大概是误会了。我这花篮啊并不是买的,而是别人送的。您怎么忘了,咱这是和天坛公园合作的买卖啊,这就是天坛园子里种的花。”

“就为了这事儿,园长让他们的园丁剪了花现给做的。不过没关系,等您下个月的那西餐厅开业,我保证让他们做两个更大的给您。”

“至于这楼顶上的大牌子呢,连请工人制作铁架子然后上面,贴四张白铁皮,确实没少花钱,差不多七千多呢。可要是换个角度来考虑,这笔费用不但不亏,反而是赚钱的买卖……”

最后这一句宋华桂不免愕然,心说,怎么还赚钱呢?

然而宁卫民下一句就为她揭晓了答案。

“不瞒您说,楼顶上的这牌子我也就是饭庄开业用上这么几天,下个月连咱们也没权再用了。因为我把这四块牌子都租出去了,日本松下,花六万块租了这四块牌子一年,到了下个月,我就要找人画上人家的广告了。”

宋华桂这才恍然大悟,简直有点忍俊不禁了。

“你还挺能折腾的。这样的主意你都想得出来,行,想得好。可以后你这饭庄就得老被电器广告压着了,这是不是有点……还有,你这饭庄的名字,我怎么琢磨,都有点奇怪啊,中不中,西不西的,会不会被人讥笑啊。比如明明只是坛是坛,宫是宫。你非连在一起用,讲不通啊……”

然而宁卫民依然故我,自有他的道理。

“这没什么吧,我是不会介意这招牌上面放电器广告的。反正我的目标是以日本顾客为主,这楼顶上面卖给日本电器的广告,日本人要是来这儿吃饭,看见那绝对高兴啊。高兴就会多花钱。这有什么不好呢?”

“至于饭庄的招牌起得作用,无非就是够醒目,让人辨认得出,记得住!您不觉得我这饭庄名字起得听有股子日本味儿嘛,要的就是这样的反常规,只要效果好就完了呗……”

还别说,宁卫民说得这些理由倒是很务实的。

宋华桂也得承认,确乎如此。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