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钱不够,工艺凑(2 / 2)

加入书签

身上的旗袍也比正常的旗袍尺寸要短,仅仅及膝的裙装。

布料颜色却是很素雅的,不过是孔雀蓝绸缎的底子,绣着白色的玉兰花。

人与景,景与人,就这样对应生辉,情趣盎然。

然而只有生动和情趣就够了吗?

不,最后还要有端庄的仪式感,和不失稳重的优雅。

要知道,通向餐厅入口的宫墙可不仅仅只是宫墙,在墙体上还开了绿色琉璃瓦做内衬的花窗。

每个开出来窗口都封着玻璃,窗口下方的铜牌上的信息显示,这里面每一件器物都是真正的皇家古董来自天坛园方的祭天礼器。

然后最引人注目的视觉中心,莫过于穿过垂花门,那被温黄色的暖光打亮的内墙了。

餐厅内部墙体上的画面,居然是临摹的清代画家姚文瀚的《紫光阁赐宴图》。

就在这里,通过美院国画系师生的妙笔,神奇的复原了清乾隆二十五年春节期间乾隆皇帝大摆宴席场景!

不用说,在这个年代,如此的室内造景太难得一见了。

按理说,国内的环境,根本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东西。

连国家级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也没有这么生动的例子啊。

所以也就无怪乎宋华桂的精神受到莫大的冲击了。

“你这里简直就像是个宫廷文化博物馆嘛,哪儿像是吃饭的地方啊?可真了不得!我觉得我那正在施工的马克西姆餐厅,都要对你的设计甘拜下风了!你真是应该去学艺术专业!否则太可惜了!”

宋华桂嘴里夸着,站在餐厅门口根本就不往里走了。

她是兴致勃勃,看完了料器玉兰花,又看汉白玉栏杆的雕工。

然后再欣赏垂花门上的彩画,与那飞头、椽头的“万寿”图案。

最后眼神凝聚在门口两个姑娘的衣服上,越发热切起来。

不为别的,她其实一直都有想把民族服装时尚化,推向国际时尚舞台的打算。

为此,已经构想了不少的设计稿了。

万万没想到,她还没有勇气把方案给别人看,宁卫民竟然就走在她的前头了。

居然把民族服饰改良得这么好,而且都开始结合实际来使用了。

这让她心中的滋味怎能说的清楚,道得明白啊?

如果可以,她真想看看宁卫民的心里到底长了多少心窍。

人人都说七巧玲珑心,过去她认为就是个夸张的笑谈。

但自从认识宁卫民,她越来越相信这句话是具有一定真实可能性的。

如果真有这种事的话,宁卫民就一定是!

然而对于她的褒奖,宁卫民这次却显得比较淡定。

这也不奇怪,因为自己的事儿自己清楚。

对他而言,这些东西三十年后可见怪不怪了,他不过照搬而已,可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超人一等的见识。

相反的是,他餐厅里头的那些实打实摆着的东西,远比外头这些更让他珍视。

于是就没怎么当回事的谦虚了一把。

“您可别开玩笑,我这点小聪明算什么呀。哪儿能跟您那用外国的施工队,进口的材料,原封不动的把巴黎的马克西姆餐厅原样复原的餐厅比呢!”

“您那才是真正的高档,我这都是凑合事。资金不多,又希望环境特别点。纯属是没办法的办法,钱不够,工艺凑呗。看着挺像那么回事,但也就是讨个巧,沾了咱们国内工艺美术价廉的光了。”

“不瞒您说啊,美食须美器,美食须美景。把这两件事儿忙和差不多了。我已经连空调都没钱买了,最后只装了吊扇……”

宋华桂又不禁愕然。

“啊?没有空调啊?这么热的天儿,人要多了可怎么好?这你怎么能凑合呢?你呀,还是年轻,这种事儿,你应该打报告给我嘛……”

可跟着她猛然又意识到,身上感受到凉爽,似乎与事实不符。

“……不对吧?你这餐厅里头没有空调吗?我都感觉到里面的丝丝凉意了。不可能只凭吊扇,就能这么凉快……”

得,话既然都送到嘴边上了,宁卫民也就顺理成章,很轻松的装了回“13”。

“嗨,洋有洋办法,土有土的招儿。大姐,空调我确实是没有,那太贵了!可我能摆冰盆啊!”

“您是有所不知。我这饭庄修的冷库大极了!存上几大块‘北极熊’的人造冰,足够我用两三天的!”

“要论性价比,人造冰可根据实际随意添加,那耗费的成本可比用空调性价少多了!而且还有古风!这难道不好吗?”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