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准备搬迁(1 / 2)

加入书签

 朱寿还是有些不放心,“能将兵工坊迁去南海子吗?让那些出宫的内官建造火器。”

张永明白他的忧虑,执意搬迁也不是不行,只是,“如此一来,至少得耽误一年的工期。”

朱寿完全没想到,“居然要那么久?”

“当初,老奴就是给了无羡一年期限,她方才打造出了第一批火铳,不过产量并不高。待后来将新的工匠培养起来,方才逐步将产量提升了上去。南海子毕竟以老人居多,学习能力与体力都不如年轻人,怕是还得再耽误些工期……”

在南海子,不惑之年都算是年轻的了,别刚教会没两年,就撒手人寰了,白白浪费时间在授艺上。

“花再大的代价,还是得迁!”朱寿咬了牙,一年就一年吧,刚刚给了鞑靼迎头痛击,想来,短时间内他们不会有什么大动作。

“正好,内阁要让李霸进京,你叫无羡将工坊秘密迁到京师,若是有人问起来……”

朱寿看着张永头上插着的玻璃发簪,计上心来,“就称是制作玻璃的,对,就这么说!我们做戏也得做全套,不能让人瞧出了端倪。小无羡的手中,不是有制作玻璃的工坊吗?让他一起迁过来,把你手中的几个赔钱商铺交给他打理,对外售卖玻璃器物。”如此,还能赚点私房钱贴补军费。

得!大老板都这么发话了,张永还能怎么说呢?反正,他都为自己争取了一年时间,不至于因为延误了火器的制造而被骂。

朱寿再三叮嘱,“搬迁的事一定得做得周密,不能让任何人起疑。”

工匠足有上千人之多,都能从城东排到城西了,又不是小猫两三只。

“圣上,如此多人的迁徙,还是进入皇城,哪能一点风声都漏不出去?”内阁虽无厂卫,但也不是瞎的。

“近日不是有流民进京吗?就让那些匠人扮作流民不就得了,谁会注意到他们。”

张永双眼一亮,“圣上英明。”

“少拍马屁。贺兰山那边,你可得派个可靠的人去,态度得好些。小无羡胆子小,别吓着他了,让他对朕产生什么误会,朕对他还是放心的。”

无羡拉着一百人就敢上战场,哪里胆子小了?还不是圣上心疼她,怕底下人捧高踩低,以为她失了圣眷,会欺负了她。

不过,无羡为兵工坊尽心尽力,张永看着也是喜欢的,何况搬迁之后,还要她出力呢!

“老奴明白。只是如此一来,另一人也得随无羡一同进京。”

“谁?”

“沈钰。”

朱寿觉得这名字挺耳熟的,不就是小无羡身边那个脾气特臭的家伙吗?没待两天,就被他赶去榆林了。

张永介绍道,“其父原是兵部武库清吏司的,从小耳濡目染,对火器非常熟悉,又认得不少被裁撤的工匠,将他们一一寻了来,这才将工坊建起来的。”

怪不得眼高于顶呢,原来是恃才傲物,“那就将他一起招来吧,让他挂名在兵仗局下。”

“兵仗局里可都是内官当差……”沈钰可还没成亲呢,您要断人的子孙根,人家肯来才怪。

“那就挂名在神机营。”

张永应诺。

朱寿继续吩咐道,“将无羡的狼煞军一并调来,正好让他们给神机营做示范。”

“没了狼煞军,老奴怕贺兰山不稳,宁夏卫没了防护。”

“不是还有无羡设置的雷池吗?将贺兰山给他爹李霸作为封地,若是贺兰山有事,立刻让李霸回去便好。”

朱寿的算盘打得再响,也是有人反对的,杨廷和直接将他的旨意封驳了,气得朱寿带了一群狗腿子,又冲到了文渊阁。

“杨爱卿为何要封驳李霸的封地?”

杨廷和义正言辞道,“李霸作为异姓臣子,不得拥有封地。若是开此先河,后患无穷。”

朱寿强压下心头的怒意,好声好气地解释道,“这可不是朕开的先河,太祖将牧地固原作为黔宁王沐英的封地,时至今日,他的子孙仍为大明守着固原。”

这可是有先列的,他是上行下效!

杨廷和跪在地上,连眼皮子都没抬一下,“黔宁王沐英有大功在身,李霸怎能与之相提并论?”

“李霸上任之前,赤木口换了多少将领,没一个能守住的。宁夏卫有那么多年安生的日子,都是李霸的功劳,杨爱卿切勿寒了边疆战士的心啊!”

“那也不可,”杨廷和依旧不松口,“如今国库空虚,分封土地,会缩减国库收入。”

朱寿冷冷一笑,“就贺兰山那个破地方,到处都是沙子,人都没几个人,一年能有多少税赋?”

那杨廷和简直就是为了反驳而反驳,说出来的理由丝毫禁不起推敲。

朱寿的语气冷了下来,“李霸即将卸甲进京,赤木口正好无人守卫。谁若是有意见,就让谁去守着赤木口吧!”说完,便气呼呼地拂袖而去了。

杨廷和也是个倔脾气,立刻召了兵部的人来,商量由谁接管赤木口。

杨廷和不晓边疆军情,兵部的可是了解的。众人一听“赤木口”三个字,如同听到了阎王殿一般,纷纷缩着脖子,扮起了哑巴。

讲真,就赤木口那破地形,实在是太难守了。真要有这个本事能守住,谁又愿意自降身价,去一个连像样点的城池都没有的破营寨呢?

官场上混的哪个不是人精,让他们将人举荐去赤木口,不是明摆着罪人吗?

看不顺眼的家伙,倒是能提个名字出来,可真要出了状况,连带着宁夏卫出事,还得追究他们识人不明之罪。

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谁傻谁开口!

看着兵部的人,一个个支支吾吾、装傻充愣,杨廷和气不打一处来,他就不信了,泱泱大明,那么多良将,就寻不到一个能守赤木口的?

他将兵部的名册寻了来,亲自点了一名履历尚可的,派去守赤木口。

调令下午刚发下去,第二日就传来消息说,那人从马背上摔下来,得将养百日!

那么巧?!

杨廷和不信了,又点了一人,那人做得更绝,直接报了丁忧。宁可荒废三年,都不愿意去守赤木口。

问题是,杨廷和还不能不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