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6章 “外交债券”的前世今生(2 / 2)

加入书签

然而让乔天宇没想到的是,“天眼”交易监控系统竟然如此给力,自己的指令刚发过去没半分钟,黎家行就把全部数据打包通过网络传输了过来。

看来黎家行这个当世第一数学家的名号真不是白吹的,能在当前这种软硬件条件下开发出功能如此强劲的交易监控系统,除了他世界上恐怕不会有第二个人能做到了!

一个月前乔天宇的“三顾茅庐”,真得没白费劲!

未来可期,等“天眼”交易监控系统全部开发完毕,乔天宇必将是如虎添翼,光靠这套系统都可以躺着数钱了。

来不及过多感慨,乔天宇赶紧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外交债券”的交易数据上,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研究了起来。

从“外交债券”的交易记录来看,刚才在咖啡厅吴明昊所言非虚,当年美国人在“外交债券”发行时的确玩了一招瞒天过海,而且当时的形势也颇为精彩。

当时“外交债券”发行伊始,市场反应的确冷淡了一会儿,成交量实在堪忧,估计当时全世界的投资者都在持观望态度。

不过很快华尔街五大投行以及花旗、摩根大通等多家美国本土商业银行率先发力,开始在美国国债市场上大量吃进债券。

美国本土投资机构的重仓杀入,让世界其他国家投资者的观望心态开始动摇,市场上开始出现零星的其他国家投资者,在尝试着小幅建仓买入。

随后又是世界各大银行集团常驻美国机构开始重仓吃进债券,而此举更让全世界的投资者信心大增。

最后全世界的投资者蜂拥而上,短短半个小时之内,就将全部2万亿美元的“外交债券”悉数吃下。

“外交债券”的成交记录与刚才吴明昊所言完全对应,看来这一次吴明昊的确做足了功课,他对“外交债券”事件的了解非常准确!

看完“外交债券”的发行过程,接下来乔天宇便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外交债券”的投资者身上。

从“外交债券”的交易数据可以看出,当年“外交债券”刚刚发行时,购买者遍布整个世界。

从英国的大投资机构,到法国的大农场主,到德国的大银行集团,再到苏黎世的大金商、以及以色列、美国等军火集团等等,可谓是五花八门,乱七八糟。

不过“外交债券”自发行之后,便步入了流通交易阶段,而刚开始时,“外交债券”的流通交易还算正常,交易数额也算不错。

然而“外交债券”发行后不久,席卷全球的债务危机便开始肆虐,随之而来的是全球通货膨胀率的持续高涨。

而以“一次性还本付息”作为偿还方式的“外交债券”开始弊端百露,而“外交债券”价格和交易量也随之应声大跌。

从“外交债券”的历史交易记录可以看出,在全球债务危机最严重的那段时间,尽管“外交债券”的价格一落再落,但交易量始终没有任何起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