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 上当了(1 / 2)
御前护军五旅的班底是被俘的汉军,又掺入了江南客家人。北方汉人在唐后基本上就生活在异族的统治之下,历经辽、金,又归元,长期生活在战乱之中,且与游牧民族杂居,形成了尚武的精神,养成了好勇斗狠的性格。而在历经政权更迭的环境下也使他们失去了民族认同感和国家的概念,变成了只臣服于强者,依附于强者,游离于正统汉族之外的特殊群体。
但北方汉人在异族人眼中他们仍然是汉人,与自己不是同族,只是被统制,供他们驱使和贡献税赋的工具。所以他们大多数人仍然处于社会的底层,是被异族欺压和剥削及充当炮灰的对象,导致他们生活艰辛、困苦,却又在强权的压迫下只能随波逐流,难以改变被驱使的命运。
客家人则是在北方战争中南迁的汉人,他们规模大、人口众多,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可他们始终心怀收复故土之心,希望有朝一日能重归故土。而南方人却视他们为异类,是侵占自己土地,抢占自己生产资源的‘强盗’,加上风俗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导致南、北之间冲突不断,逼着南迁的汉人们不得不设法自保,形成了好勇斗狠,团结对敌的独特客家人群体,保有自己的习俗和生活习惯,虽经百年依然难以彻底融合。
这样的两拨人虽然从历史上来说都是源自北方的汉族,但是早已分化成了不同的族群,除了悍勇好战外似乎没有了什么共同之处,可赵昺就是生生的将他们捏合了在一起。可就是让众人不看好的这么一个集体,在加入御前护军中之后,现实却让人惊诧不已,他们不仅很快适应了新的生活,且觉得十分快活,双方在一起‘玩儿’的很好。
当然这源于赵昺组建帅府军时就是个草台班子,成员来源十分复杂,可其不问出身,不问资历,皆量才使用。大家皆来自五湖四海,不管是俚人、还是汉人,家世显赫,还是小门小户,只要有本事就能授奖升职,所以让新宋军具有了良好的包容性,而当这些人上位后,也依照这个惯例做事,大哥别说二哥,你的长官也许从前是个降兵,也就没有谁瞧不起谁的出身问题。
同时军队也有自己的特殊,这里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尤其是新宋军,只要你遵守军纪国法,服从命令,没有人去干涉你的信佛、信道,相对来说还是十分宽松的。另外就是宋军待遇优厚,赏罚分明,没有人去坑你的卖命钱,也没有人贪污你的赏金,冒领你的军功,也不会让你去做除履行军职以外的事情,比之蒙元军队要强之百倍。
因而这些降兵很快找到了归属感,他们觉得即便是卖命也要找个好东家不是。今日一战,他们起初打得有些畏手畏脚,严格按照军规行事。但是当两军进入近身肉搏战之后,逐渐找到了感觉,他们本就是舞刀弄枪出身,玩儿冷兵器甚至比火枪还顺手。加上心底的悍勇之气被惨烈激发之后,作战更为勇猛,尽管不断出现伤亡,可丝毫没有影响士气,不但守住了城头,还屡次将上城的敌军反击下去。
城上激战正酣之时,五旅司马黄凡也率军从镇山门出城,迅速击溃了攻城的蒙元军,夺占了预定的山头,并迅速展开,以此为中心构筑防线掩护炮兵建立阵地。蒙军对这支突然杀出的宋军打得懵了一下,清醒过来后即刻展开围攻,而城上宋军的威远炮即刻开始射击,封锁他们进攻的通路,协助出城的宋军巩固阵地。
当下迫击炮作为都属支援火力,在每个营编有一个分队,计有三个炮班,一个弹药班,每班装备两门炮。而这次派出的分队是三团的迫击炮分队,他们装备的迫击炮口径大,编制小,却是都级规模,有十八门炮。他们到达预定地点后也毫不迟疑的布置阵地,架设火炮,测定射击诸元。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刻向攻击西城的敌军开炮。
迫击炮的优点就是炮身轻便,阵地布置简单,射击速度快,可以隔山打牛,转换射击目标迅速。炮兵分队分成两组,一组对攻城的敌军进行打击,一组则负责拦截后续的敌军。直径三寸的炮弹杀伤面积达两丈有余,一个齐射就能覆盖二十丈方圆的面积,一时间城下爆炸声连绵不断,登城的敌军是梯毁人亡,四散躲避,但是密集的炮火之下岂能有他们的容身之地。
而后续赶到的蒙元援兵顶着的门板、盾牌连子弹都挡不住,如何能拦住从高空呼啸下坠的炮弹,轻易的击穿了他们高举着试图遮蔽子弹的门板,然后在人群中爆炸。处于爆炸中心的人那是粉身碎骨,想拼都拼不起来了。而周边的人虽被遮掩了下,抵销了部分爆炸的威力,但碎裂的弹片四处迸飞,毫无阻碍的穿透盔甲、人体,所以是爆点边的人几无幸免。
↑返回顶部↑